靳丽敏
摘 要: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融合创新是关键,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怎样将科技手段恰当地融入习作教学,实现与传统的优势互补,让习作教学因科技的助力丰富起来,让习作课堂因科技推向纵深,彰显智慧,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习作;科技手段;融合创新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凸显它的地位,所以我们需要智慧习作教学。
一、打开“电子书包”,打破教师一言堂
“电子书包”的内容丰富,沟通便捷,具有以下优点。
1.打破了传统备课的边界
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面对一个命题,往往只是查找几篇例文,设计一个教学思路,预设教学重点与难点,准备好突破难点的相关素材。而电子书包将颠覆这一传统模式,它是一个依托网络存在的资源包,只要能想得到,就会有相关的素材支持。例如,三下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就环保这一主题写作文。以往的教学往往有些枯燥无味,但电子书包的出现,使其得到改观:网络视频资源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呈现环境变化,触发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资源共享功能帮助同年级教师组成了网络实时备课室,开启真正意义的“集体备课”模式,拓宽教师的设计;信息推送与数据统计功能能调动学生的前期参与,翻转课堂,让学生拥有选择资源、确定学习重点的权利,实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因此,电子书包必将打开教师的思维局限,使教师从多个角度思考这节课的切入点及训练点,并链接与之匹配的素材,大大延展了课堂的宽度。
2.电子书包实现课堂向纵深发展
习题推送、回推答案、作答统计……电子书包的这些功能运用于课前,激发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根据教师的设计进行问题的思考、素材的搜集、想法的汇总,使备课不仅做到备教材,而且备学生、备学情,让一节课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更加厚实。以笔者执教的《让秋天更美丽》这节习作点评课为例,在上课之前通过电子书包向全班学生推送了景物描写的一些文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点评,选择或补充自己评价文章优劣的理由。通过这一学习任务,笔者很快摸清了学生点评他人习作的难点,了解了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明白了他们的衡量标准。
二、恰当运用媒体,捕捉课堂智慧
习作教学,“习”为关键。如何“习”?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环节便是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他人的思路给自己启发;在引导中,场景得以流畅表达。可以说,提高这一环节的质量,必然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但是一个教师,面对四十几个学生,注意力本就容易分散,所讲授的内容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一个学生,有了好的设想,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述清晰并影响他人;小组之间的交流虽有成效,却缺乏互动提升。课堂智慧就这样湮没在单线的信息来往中。
电子书包出现后,习作要求刚一抛出,学生便开始活跃。哪些素材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轻轻一点,数据便一一呈现,教师顺势而教,课堂怎能无趣?一个命题引起学生哪些回忆?哪些是可以挖掘放大的?哪些需要一带而过的?课堂投影功能直接聚焦那些讨论的精彩瞬间,并在交流中放大,让其他学生也能从思考中收获智慧。无论年级高低,课堂的评比机制都是吸引学生参与的一个“杀手锏”,习作课更是这样。有了评比,学生更乐于全情投入,智慧的火花也将更加炫目。电子书包使评比更加便捷,评比结果更加直观。电子书包轻轻松松充实课堂,丰富课堂。
三、借助“电子书包”,师生共同话批改
批改作文是每位语文教师的大难题。每篇习作“眉批”“总批”,各种修改,费时劳心。但辛辛苦苦批改了几天的作文本发到学生的手里,他们无非是改上几个错别字,然后就置之不理了。
信息时代呼唤习作教学的变革,呼唤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动动手指吧。首先,对于即将讲评的几十篇习作,拍照后全班推送,同步翻书。教师只需划分类别,诸如“妙语连珠”“奇思妙想”“呼唤文医”等等。有了类别,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定会得到激发,他们的选择与区分,会给教师呈现一个由教育主体构架的训练体系,也就是由学生告诉教师,这节习作点评课,最希望点评什么。其次,点评与训练相结合。点评的意义在于指导学生今后的习作。因此,对于精彩文段,若仅仅满足于读一读,博得掌声,岂不可惜!全班推送优秀习作,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勾画精彩,欣赏精彩,并模仿精彩。对于出现问题的文段,学生往往不自知,几篇同类问题的习作一同投影出来,进行对比,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此次习作的共性问题,教师现场批注,集体修改,小组讨论后尝试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来表述作者的意图,同步录音后,再次交流,进而使学生反思自己的习作。
信息互联的时代,科技影响着方方面面。习作教学,也终将摒弃传统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教学模式。新时期,我们呼唤融合科技手段,拓展课堂宽度,注重学习实效的课堂;新时期,我们终将迎来因科技创新而更具智慧的习作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