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喜岚
摘 要:目前,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少,整体发展较为缓慢。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结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的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特点
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技能、情感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一、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目前,多数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选修课为主,采用课堂教授的方式开展教学。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是专职的,而是同时教几门不同课程的兼职教师,职业类院校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偏少。
二、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材有限
职业类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较少,并且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修订。教材涵盖的内容较宽泛,理论知识偏重,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2.课时较少
由于教材的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只有三十多节课,主要集中在某一个学期。
3.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选修课,考试形式又多为开卷,许多学生存在思想误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痛痒,只注重专业课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同时在学校层面上,部分职业类学校只是运用统一的教材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建构基于不同阶段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不多,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并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分阶段进行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心理与专业发展。中职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浓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专业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要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专业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机制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对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该部分内容应针对刚入学新生和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学生。
(2)人际交往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和平行交往三个部分,根据学生在学校、家庭中可能会遇到的人际矛盾,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的内容可安排在第一学期,从而减少在校期间的人际问题。
(3)人格内容。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心理健康的最高灵魂和统帅。主要培养职业类学生自信自强、乐观开朗、勇敢果断、持之以恒、宽容大度等良好的人格品质。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教授。
(4)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青春期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困惑的时期,该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阶段,也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宝贵时期。因此,帮助职业类院校学生认识和掌握青春期的发展历程,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恋爱观,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和校内外各类活动。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学习生涯中期进行教授。
(5)情绪教育。由于职业类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体验丰富,思维活跃,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帮助学生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用理智调节情绪,解决自身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学习生涯中期进行教授。
(6)压力管理内容。虽然职业类院校相对于普通中学来说学习压力较小,但自杀伤亡事件仍频繁出现在职业类院校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因此,应注重学生的压力管理,帮助学生将负性压力转化为正性压力。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1)教学方式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联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自主处理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职业类院校都有心理咨询室,但缺乏心理活动室,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应建设心理活动室,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心理活动课程。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如讲到青春期时,针对男生和女生的青春期生理特点可通过安排讲座的方式来进行教授。
(2)校本教材的开发。目前适用于职业类院校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偏少,降低了学校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因此,职业类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内容与本校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来编写教材。
(3)构建网络平台。目前,多数学校都有心理健康平台,并有相关的心理测验软件统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但多数平台缺乏互动,学校对平台的宣传不到位,学生并不知道有心理健康的平台。因此,为了提高可操作性与学生的实际使用率,学校可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在全校内推广,让每位学生关注微博和微信号。学校可通过开通的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还可以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和学习任务的发布与完成。
3.注重隐性心理课程的开发
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学校物质环境中的隐性课程。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的一草一木来熏陶和感染学生。
(2)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素养,使教师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自身、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课外活动也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体育性、活动性和竞赛性。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课外活动,学校还应创设和谐的宿舍文化,帮助学生和谐相处,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
4.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
(1)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估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状况,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围绕教师、学生与教学三个方面展开。教师主要围绕专业知识、基本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评价,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评价表格。
(2)课程考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形式,出试卷时教师应充分考虑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对学生的考核应从多方面考虑,不能只依照卷面的分数,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平时作业情况、活动课的参与度、上课的表现等制订相应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叶红云.灵活运用参与型课型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1(7).
[2]谷霞,赵应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