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卿(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中韩庄乡曹庄明德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
刘海卿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中韩庄乡曹庄明德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终极目标。思维品质不仅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贯穿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中。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及敏捷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这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概念教学;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人个体智力和思维水平的差异。小学阶段是对一个学生培养思维品质的基础时期,而小学数学又是锻炼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需要教师的细心诱导,从实际出发去培养学生,只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任何思维形式的存在都离不开概念。数学概念是组成其他数学知识的细胞,是学习及运用一切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概括。这一系列思维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类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在巩固运用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判断和推理,这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因此,概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现实中一类对象本质属性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具有抽象性。这种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特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处理好这一矛盾,需要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教学相关的数学概念,从而达到既能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概念,又能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很久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都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大多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完成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讲台教授,学生在下面听讲,然后完成教学内容的作业,反复的复习来完成考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有弊。弊端就是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这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都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只有学思结合,老师因材施教,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变革,这样的变革会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思维品质批判性的培养。
思维品质中的批判性指的是从实际出发,严格的根据客观标准评价和检查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成果。在概念中的教学模式中,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由于自古以来传承的师道尊严的思想,让新一代的学生感觉,对老师的讲授提出质疑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造成了即使老师在传授错误的教学内容时,学生也是在听,即使看出了错误,也不敢反驳。造成了思维品质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循循诱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如老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解读一道解算题时,用最为古板的方法去解答,并对学生说这是最便捷唯一的解法。然后看学生的表现,看是否学生都欣然相信,还是提出质疑。提出质疑的学生说明了思维能力活跃。相对于欣然相信的学生,老师应该循循诱导他们,让他们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墨守陈规。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的培养。学生有了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不断去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敏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思维的灵活程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1.思维方法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善于用多种方法来解答数学问题。2.运算过程灵活。能自如地运用各种运算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常用数据,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3.解决问题灵活。不仅能够解决单一的问题,而且还善于分析和解决综合性的、较复杂多变的问题。 如在小学数学授课时,选择一道题,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去解答,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解答。并让找到最多方法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方法锻炼了孩子的思维的灵敏性的提高。
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要从学生入学伊始就抓起,但不能操之过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去想,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当然,在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对于有些计算题的分析,要适当地引导学生简化思维、主动探索简便的方法。化整为零,在解题时就可以将简便算法应用其中,解题时间就可以得到节约,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
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是相当重要的,它们能够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因为聪明、变通的人才能够有更多的办法让自己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为美丽的花朵。”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可以终身受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虽然小学生年龄小,创新能力较差,经验知识也不足,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教学过程引导者,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抓好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积极探索,广泛联想,突破传统,主动发现新事物,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此外,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教师要持肯定的态度,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冯俊.发挥课本例题习题功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董晶晶.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3]赵雪.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4]高晶合.小学中低年段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巫小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01:52-5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