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川(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中学 山东淄博 255000)
中学体育与青少年公民教育理论初探①
郭川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中学 山东淄博 255000)
摘 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以比较研究的视角,对公民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释,通过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借鉴公民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中学体育的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应该积极拓展中学体育内容,将中学体育和社区公民教育有机结合,建立有效可行的机制,充分发挥中学体育的体育哲学和文化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进行理论探索,试图做出理论上的构建,对公民教育实践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学体育 青少年 公民教育 理论
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文明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和活动的总称;狭义是指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方面的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根据公民教育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把公民教育理解为3个方面:(1)“有关公民的教育”:强调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的理解;(2)“通过公民的教育”: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获得公民教育;(3)“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个方面培养,使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真正行使公民的职责。
通过查阅资料,关于中学体育与社区公民教育的研究较少,以“中学体育”“公民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未发现相关研究文献。可见,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中学体育与社区公民教育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学校体育教育与社区公民教育衔接工作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中学是青少年进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是丰富人格和学识的重要场所,也是重要敏感发展期,是广大青少年社会化和公民属性的塑造期和完成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的中学体育教育,在公民教育方面有着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因为体育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尤其是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本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哲学对公民精神的熏陶与理性作用,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无法替代的公民教育手段和途径。
此研究拟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分析中学体育教育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对中学体育教育资源开发与社区公民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缺乏协调机制和有效载体、社区配套服务落后、研究力量薄弱等问题,此研究尝试提出优化中学主导、构建中学体育+社区教育网络、建立中学体育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加强和扩大中学体育资源对社区公民教育科学研究的路径选择。
中学与社区的双向参与与合作,是中学发展和社区发展的要求,学校也由此具有鲜明的社区教育属性。中学体育教育与社区教育相通共融,协同合作是教育资源的有序共享,中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向社区贡献出更多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社区公民也有切实的教育需求,中学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促进其对社区公民教育发挥体育教育的独特优势,因体育活动自身的无穷魅力,通过中学体育教育对社区公民的渗透,让社区居民或者未来的社区公民通过体育参与,在参与中传播文明的公民教育内容和制度文化,是中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此研究课题拟通过对中学体育进行横向分析,以区校联合的角度对体育课程、体育竞赛、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做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学习借鉴公民教育体系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打通我国中学体育与社区公民教育之间的阻碍深入探讨和研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价值,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努力。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关于中学体育与社区公民教育的研究较少;以“中学体育”“公民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也未发现相关研究文献。可见,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中学体育与社区公民教育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学校体育教育与社区公民教育衔接工作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也具有实践性和理论研究意义。
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在全面掌握中学体育教育对社区公民教育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建立中学体育教育直接作用于社区公民的路径和双方互相交流共通的组织制度方法。
中学并不只是个体升学的扶手,而是个体灵魂上升的阶梯;不是实现个人私己性欲望的工具性场域,而是促进人的公民性生长,发育完整而健全之人性的教化性场域。切实地从中学阶段开启公民教育视野,拓展中学体育的精神空间,提升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
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这就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公民教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总之,体育教学应以全面教育为目标,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公民教育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今后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本来就源于生活,故体育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体育走进社区公民的生活里,扎根生活、服务生活。学校本身具有鲜明的社区属性,也肩负着社会教育的责任,通过中学体育惠及民众,促进民众更健康、更有力量、更有尊严地享受生活和创新生活,可以很好地关注大众生活,增强居民体质,促进学习型社区形成,从而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科学的组织制度的建立,让中学体育走出去,渗透到社区,也让社区公民走进中学体育,享受体育,接受体育教育文明。通过体育手段对社区公民进行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让社区公民自觉锻炼身体,成为人人身体强健、工作效率高、幸福指数高、行为文明、关心社会的现代公民。该课题研究为助推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祥.社区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之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3):85-88.
[2]陈建华.加拿大高校的竞技体育、社区体育、体育教育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10):591-594.
[3]沈亚宁,蒋荣.体育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J].林区教学,2014(3): 103-106.
[4]李松林,金志远.学校的社区属性及其功能分析[J].职教论坛, 2016(10):49-52.
[5]周庆柱,魏德萍.学校体育的社区教育属性及其功能分析研究[J].阴山学刊,2011(3):90-92.
[6]郭权.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社会理性的社会学透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3):107-109.
[7]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历史变迁与中国公民教育的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宋亚军,李向东.对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网络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363-365.
[9]郭权.对改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相关问题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4):78-81.
作者简介:①郭川(1986,7—),女,汉,山东淄博人,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09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