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梅(山东省济南市明珠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1)
简谈体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邹 梅
(山东省济南市明珠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1)
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体育课上,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不同,“学困生”便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们可以分为2类:(1)是“体困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较其他同学低,学习技能动作较为缓慢;(2)是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认识不清,上课表现懒散,有厌学情绪,经常违背教师和学生认同的行为准则。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体育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笔者结合平时工作谈几点做法。
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学困生”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殊性,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努力而收效甚微,学生自身存在失落感。教师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多施雨露,少下风霜,用爱的力量去转变他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学困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用爱的情感去呼唤他们,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例如,在一年级跳绳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掌握得很快,甚至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学会了跳绳技能。看着他们娴熟,甚至炫耀的动作,这些滞后的学生望而生畏。小何来到笔者身边说:“老师,我不会,我没跳过……”她的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笔者能感受到,孩子们心里的怯懦与无助。“你会的。没关系,老师来教你……先把绳子放在地上,两脚一起跳过去……笔者教他,他跳了过去,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对!就这样!非常好!”“告诉老师,你会‘跳’吗?”“会!”虽然声音还是很小,但是笔者看到了小何甜美的微笑。“拿起跳绳,我们再来……”这时,周围同学们讥笑、不屑的声音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小伙伴之间的鼓励与帮助。“就这样……我跳给你看……”“我会,我来教你。”“小何,加油!”……教师的爱心和耐心,打开了小何心理上的禁锢,教师的信任和小伙伴的友谊,重树了他们的自信。他们不再孤单,不再畏惧。操场上,又多了一个活跃的身影。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需要结合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在传授体育基本技能的同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五(2)班的小高语文数学成绩都很不错,可在体育课上他是名副其实的“学困生”。大课间活动时笔者发现,小高经常主动跑到笔者这里拿篮球,与同学们一起热情高涨地打篮球。于是,体育课上,笔者加大了篮球比赛的比率,常常随机地将学生分成2个小组进行比赛,同时教给他们技术技巧,让小高在不同的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体验合作的快乐,感悟团队的力量。随着他篮球技术的日趋成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在学校班级篮球赛上他成了教师心目中的一匹“黑马”,同学心目中的“领袖”人物。抓住时机,笔者找他深谈了一次,鼓励他将篮球场上的拼搏精神、协作能力运用到体育学习中,指出:“如果体育成绩能更进一步,你在同学中的威信将会更高。”在教师的帮助和他自身的努力下,他的体育成绩在逐步提高,成为了教师和同学们心中的骄傲。
“学困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行而缓慢的过程,他们的动作和技能形成,需要多次地重复和练习。笔者认为,一堂好的体育课并不是看大部分学生是否兴致高昂地完成了课时目标,而是看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完成了有差异性的预期目标。对“学困生”,我们应该少一分苛求,多一份宽容。记得有一次排球课上,有个胖墩小于,他的运动能力比较差,排球的垫球动作总是学不会,笔者忍住焦躁的情绪细心观察,发现他每次虽然用力顺序不对,手法有问题,但是他的球总是垫得很高、很正。于是笔者把他拉到同学面前做动作示范,然后评价说:“小于同学出手的手法虽然不是很对,但他的球仍然垫得又高又正,如果他手法正确的话,是不是垫一个球出去,会准确砸死墙上落着的一只蚊子呢?”同学们纷纷惊叹无比,这个小于也激动起来,二话不说拿起球跑到一边反复练习,笔者赶紧跟过去给他指导,后来他课上练课下也练,结果他的垫球动作竟然选为了笔者上课示范的标准动作,整个人一改过去被动的态度而热情猛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好教的教师。把“学困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每一个练习,这样的教育才是博爱。
G807.3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2-085-02
2016-01-13
邹梅(1974 ~),中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