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发挥教研价值最大化的实践策略
——以“蹲踞式跳远”一课为例

2016-11-28 09:09周鲁俞培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体模型全班学生橡皮筋

周鲁俞培明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315100;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研室,315100)

例析发挥教研价值最大化的实践策略
——以“蹲踞式跳远”一课为例

周鲁1俞培明2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315100;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研室,315100)

看课教师火眼金睛,评课教师滔滔不绝,每次教研究活动中他们都能提出很多建议,但这些建议只有经过课堂实践才能确定是否有效,因此,每一次教研活动只有能够后续跟进,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笔者结合以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技术)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谈谈所在团队的“后续跟进”的操作经验。

一、课堂教学,寻找不足

教学组织: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两名学生坐在地上手拉橡皮筋形成起跳高度。根据学生的水平,在开始阶段两名学生拉一条橡皮筋在膝盖高度,根据教学逐渐提高到肩部位置,再增加到两名学生拉两条橡皮筋。在分层阶段,根据学生能力调节橡皮筋的高度,练习者根据橡皮筋的高度自行调节助跑距离。

练习策略:

1.学生体验三步助跑腾空步练习,帮助学生体验“腾空步”技术。2.集体模仿教师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模仿教师做原地蹬摆、助跑三步蹬摆的腾空步练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腾空步”动作的概念。3.学生助跑3~5步做腾空步跳过橡皮筋练习。学生通过尝试、体验、纠错、展示,以及跳跃不同难度的橡皮筋来提高腾空步技术。

课后评价:本节课的优点是始终围绕橡皮筋展开,做到器材的精简多用。兴趣十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观察示范不够清楚。由于“腾空步”需要起跳之后两条腿在空中保持弓步姿势,而示范者在空中保持的时间很短,学生不容易看清楚。2.练习密度小。每组只有5~6个学生,其中2个学生在拉橡皮筋,降低了课堂的练习密度。3.安全方面有隐患。拉橡皮筋的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贯彻教师的要求,故意将橡皮筋拉得很高,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第二次设计,修改完善

第二次设计的思路:针对问题1,可以采用木制人体模型进行动作示范,即在课前、课中将人体模型给学生看,利用人体模型做示范,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腾空步”动作,即起跳之后起跳腿蹬直,摆动腿向前上方顶;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学生就能很快地建立腾空步技术概念。针对问题2、3可利用标志桶和橡皮筋进行练习,能提高练习效率。

教学组织: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练习器材由两个标志桶和一条橡皮筋组成,根据学生的水平,在开始阶段设置的高度为50c m,逐渐增加高度。在分层阶段,安排了50c m、60c m和70c m三个层次的高度,起跳点距离依次为80cm、100c m、120c m。当学生跳过橡皮筋之后,慢跑至5m线做缓冲,然后右转弯排到排尾。

课后评价:教师利用折叠好的人体木制模型给学生看“腾空步”示范动作,学生很快明确了“腾空步”技术动作要点,在脑海里建立了“腾空步”动作的概念;将标志桶和橡皮筋组合作为练习器械,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

存在的问题:

1.不利于教学组织。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的距离是由两个标志桶和一条橡皮筋组成,如果橡皮筋拉得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练习,但整节课的横向队伍会拉得很长,不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控制;如果标志桶和橡皮筋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很近,虽然有利于教师观察与控制学生,但是学生在起跳过程中只要稍微碰到橡皮筋,标志桶就可能倒地,而且学生回来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发生撞到标志桶的现象。2.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起跳高度最高为80cm,但由于没有垫子等类似的缓冲物,落地后对学生的膝盖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由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腾空步,学生一味地在地上起跳腾起,大部分学生没等腾起身体就落地了,很难体会到“腾空步”的感觉。

三、第三次设计,再次完善

第三次设计思路:针对在第二次设计实施时存在的问题1,在组织上安排两组学生用一组跳远器械,这样节省了队伍的横向距离,拓宽了课堂教学视野,有利于教师的讲解示范、课堂观察及纠正点评。针对问题2,在场地上布置了固定的大垫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膝关节、踝关节。针对问题3,教师在每组场地上布置了起跳板和固定垫子,在每块起跳板上贴好起跳脚踏板标志。

教学组织: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两组选用由两个标志桶和一条橡皮筋组成的跳远器械,每组男生在距离橡皮筋100cm处放一块跳板,女生在距离橡皮筋80cm处放一块跳板,大垫子的位置放在距离橡皮筋80cm处。在分层阶段,安排了50cm、60cm和70cm三个层次的高度,起跳点距离依次为80cm、100cm和120cm。主要练习手段与上节课相同。

课后评价:通过这样的组织,课堂教学变得流畅,大部分学生能做出“腾空步”。同时,安全措施到位,场地布置精简,达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真正目的。

[1]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贾齐.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方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猜你喜欢
人体模型全班学生橡皮筋
生活中的小魔术
橡皮筋
丰田汽车碰撞测试新增儿童模型
快艇
利息
太阳生病了
Family makes 45—foot icicle in front yard
体验创新:3D人体扫描仪测三围
人体模型内置摄像头为数据收集
自己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