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万科“三国杀”的盘面猜想
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万科、宝能的股权之争已延续一段时间,目前来看,如果各方想保有万科作为并购标的的价值,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继续尊重管理团队的经营主导权,同时通过有效的战略资源整合来彰显自身的大股东价值。但按照目前的事态去推断,万科管理层在今后公司决策方面的主导权,都会不如以前。悬念仅在于,来源于新股权结构的剩余决策权,多大程度上与王石、郁亮团队意见相分歧?如果我们相信宝能、华润等难以提供更为专业的经营洞见,那么此役无疑将是万科业绩的拐点。
万科干掉宝能的办法有不少。即便短期内难以引入深圳地铁等“白衣骑士”,万科也还是可以通过打压股价来实现目的。低位行情迫使宝能不断补充资金,最终拖垮恶意收购者。同时,证监会及其下属监管机构新颁布的严厉新规,也为宝能系继续组织资金带来不小的麻烦。
即便我们假设宝能可以继续从各方顺利获得充裕资金,继续增持万科,甚至达到30%的控股地位,宝能的麻烦依然很大。如果宝能不能为万科带来基本面的改善,那么这些杠杆资金回抽之日,就是宝能收购故事的破产之时。届时,宝能可能被迫大量抛售万科股票,或者以很不理想的价格将股票大宗转让给华润或其他方。这虽不利于万科公司的市值管理,但从长期来看,正中万科管理层和华润的下怀。
破局的关键在华润。无论是从证金公司那里购买股票,还是接下宝能手中部分股权,抑或通过定向增发等手段直接注资万科,当年的大股东目前在恢复昔日地位。深圳市政府代表深圳地铁,据说已经与华润就这一点达成一致,不会继续为事情增添不确定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华润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面对如今和宝能已经相差接近一倍的持股比例,华润必须投入百亿级别的现金或者其他资产,才有可能将局面扳平。我们无从猜测华润内部是否已经有这样的预案。但从去年7月宝万之争爆发后华润长时间的沉默来推断,昔日大股东要么缺乏资源,要么缺乏意愿。这种瓶颈,暗示当前僵局可能会拖延甚久。
假设华润能够腾挪出资源来办事,或者任何一方出面来了局,目前都需要兼顾双重目标:保全资产价值,保障资本利益。资产不保全,则争斗无价值。资本不保障,那么市场化解决几无可能。前者意味着安抚万科管理团队,后者意味着为宝能支付合理收益。
这场“三国杀”局,圆满解决的道路很狭窄,但不良的终局办法有很多。宝能在万科管理层持续刺激之下干脆硬来,继续增持获得控股地位,换掉管理团队,然后可能变换各种故事来维持股价,同时大幅变卖资产或举债来偿还融资。王石、郁亮团队在资本压力之下可能另起炉灶,导引万科内核到新平台。华润在内部乏善可陈的情况下,可能会借助行政杠杆,对宝能、万科等相关方按照非市场化路线来出招,强迫一方或多方接受不经济的方案。歧路众多,事情容易失控。
最后,这场商战吸引如此多人围观,一方面固然因为跌宕起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阳春白雪。政府主导的产业整合因为内部信息稀少而难以细致追踪,万科公司的精英形象则使得话题变得性感。热闹固然难以左右生意,但构筑了市场的气氛。无数企业家、投资人、政策制定者也都在看着,以此为样本来评估自己的后续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大战谁胜谁负并不那么重要,过程中生发出的积极力量才是关键。如果最终留下一些超脱于战场之外的制度遗产,那么当事几方都善莫大焉了。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