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聪
翻转课堂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黄 聪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提供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强的从业人员,高职教育不断改革,提出了翻转课堂的全新教育模式。本文介绍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阐述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教育 具体运用
(一)了解翻转课堂
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将作业完成好交给老师进行批阅。这种机械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
翻转课堂是指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进行互换,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通过搜集和查阅资料,将课堂上教师要讲解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从知识点中找出不易理解的难点,教师在授课期间着重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改变以往只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利用互动将知识更好的灌输给学生,课后布置相应的练习用于巩固课堂知识。这种教育新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养成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放松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设计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进行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1、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长篇大论的讲解,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提出迫切想得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
2、教学形式改变
传统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而翻转教学形式是学生课前预习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
3、课堂情境改变
课堂情境由原来单一、机械转变成互动、研究模式,教师不在课堂上进行大篇幅的讲解,学生不再进行反复练习,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问题。
高职教育改革要求课堂内容在设计上要基于对岗位和工作的综合分析,强调更加具备职业性,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对企事业单位用人原则进行分析,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将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在教学时间上,教师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忽略理论要结合实际,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效果很难提高,学生由于动手操作能力欠缺,致使其在就业时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操作技能差,无法自主解决问题,职业综合技能十分欠缺。
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翻转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被引入到高职教育中,其更好的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形式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使教学资源丰富化,促使学生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翻转课堂得到如下运用。
(一)改变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源,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前认知,学习任务也不再是单纯地了解知识,而是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传统模式是教师在讲台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偶尔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动时间极少,一些操作性强的课程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微乎其微。翻转课堂将教师要进行讲解的知识和关键点制作成视频,提供给学生在课前观看,在观看的同时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在网上互相讨论,教师在课堂上集中时间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新模式
翻转课堂拥有大量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将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传播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选择不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加快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毕竟各不相同,传统教育模式做不到兼顾每一位学生,学生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而运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对短时间内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反复学习,同时还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
结论:高职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翻转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08):84~90.
[2]王美琴.“翻转课堂”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7(01):83~85.
(作者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黄聪(1982-),男,汉族,广西钦州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轨道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