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毅
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堂中的运用浅探
张弘毅
【摘 要】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堂中的运用有很多具体方式,如创设多媒体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生活情境等。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让情境教学法被更多高校篮球教师所认知和运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高校篮球 多媒体 生活 游戏
情境教学法在21世纪的今天已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法。它的出现可谓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情境教学法有利于缓解枯燥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在情境教学法的影响下也会对相关学科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典型运用方式。因此,对于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篮球课堂,更应适时创设多媒体情境,让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更具科技感。
例如,执教“跳投”时,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跳投技术动作均不同程度上存在错误。有同学的起跳和投篮动作衔接的不够流畅,有同学在投篮时没有拨指动作,有同学在投篮时拨指不够充分。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错误,我偷偷用智能手机将其拍摄下来,下课后快速将其制作成一个微视频。第二节课时,我用多媒体将微视频播放给同学们看。看到自身存在的各种错误,很多同学均羞愧地低下了头。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针对同学们的各种跳投错误进行了一一指正。通过有效指导,很多同学均快速纠正了自身的篮球跳投技术错误。
所以说,在高校篮球课堂中适时创设多媒体情境是必要的。它可以给同学们营造出一个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高校篮球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应过于死板,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兴趣需要。在这样的基本要求下,高校篮球教师在课堂中应适当创设游戏情境,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运球”一课时,经过简单示范之后,我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运球练习。但练习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学生的运球练习积极性明显下降,甚至还有部分同学干脆坐在一边聊天了。看到此种情况我并未恼火,而是重新将同学们召集在一起,说道:“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游戏”这一字眼传入学生的耳中,他们的疲惫之情似乎在顷刻间就消失了,各个均表现得非常踊跃。我接着说道:“游戏的内容是这样的:两人一组进行运球练习,一个同学运球进攻,另外一名同学防守。一旦防守被突破抑或是运球同学丢失手中的球,该名同学均需要为另外一名同学表演一个节目。二人交替轮换,直至老师宣布游戏结束。”在这样的游戏情境影响下,同学们的运球练习积极性被彻底点燃起来。看到同学们踊跃地参与热情,我的内心也颇感欣慰。
在高校篮球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要选择好时机,一般应选择在学生篮球练习积极性普遍较低的时候进行。此时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让游戏情境的作用发挥至极点,可以最大程度上优化整个篮球课堂教学过程。
所谓的生活情境是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高校篮球课堂中适时创设生活情境同样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适时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质量,让篮球学习更具趣味性。
例如,在公体篮球教学第一课时,我并未直接进行相关篮球技能的教学。因为同学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篮球运动项目,对于篮球学习并不陌生。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大学阶段的篮球学习,我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以往的篮球学习经历。我的这一要求提出之后,同学们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有同学说:“以前我是校队助力,所以篮球技能还说得过去。记得以前训练的时候非常苦,我对那段记忆尤为深刻,但是到现在为止我却并不后悔。”有同学说:“我是女生,对于篮球学习并不感兴趣。爸爸妈妈老是说打篮球太有失女孩子的优雅。这种思想对我影响特别严重。”有同学说:“我的篮球技术水平虽然不高,但是我却非常喜爱篮球。我感觉打篮球的时候身心是最放松的,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以往的经历。所有同学均说完之后,我说道:“也许有同学会问,为什么大学还要学习篮球呢?中小学不是已经学习过了吗?在这里我想说,篮球学习应是一个终身学习的项目,它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还可以有效缓解我们的精神压力。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希望大家认真配合我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篮球学习……”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学问,应紧扣篮球学习主题。具体教学实践表明:在高校篮球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的篮球课堂教学更具生活性,有效拉近篮球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事实上,情景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堂中的运用方式还有很多。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堂中的运用应是我们永恒探索的课题,高校一线篮球教师应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持之不断的研究和践行,进而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不断提高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振宇,刘浩.大学篮球课堂中情景教学的实证性研究[J].运动,2012(10).
[2]吴庆军.情境教学在高职院校篮球公共课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05).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医学院)
作者简介:张弘毅(1987-),男,汉族,河北承德人,就职于承德医学院公体部,助教,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