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高新区实验初中 陈亚东
贯通多解与预设追问:解题教学的备课视角——以武汉某区八年级把关题为例
☉江苏省如皋市高新区实验初中陈亚东
郑毓信教授在代表著作《数学方法论入门》(见文1)开篇即指出:“在数学方法论的研究中,容易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与一般的科学家(如物理学家)相比,数学家们的思维方法是否有其独特的地方?对此,一种可能的回答是:数学家们特别善于使用化归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家们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的攻击,而是对此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化归成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解题教学中,也需要向学生传递上述化归的策略.本文以一道八年级期末试题为例,讲解平移化归的策略在正方形为背景的考题突破中的应用,提供研讨.
考题(武汉市硚口区2016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第24题)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点E在AB上,点G在AD上,点F在射线BC上,点H在CD上.
图1
图2
(1)如图2,若FG⊥DE,求证:BF=AE+AG;
图3
图4
(3)如图4,EH交FG于点O,∠GOH=45°,若CD=4,BF=DG=1,求线段EH的长.
思路突破:(1)考虑到条件FG⊥DE,可以选择构造GN⊥BC于点N(如图5),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ADE≌△NGF)得NF=AE,而AG=BN,故“BF=AE+AG”得证.稍作反思,这条辅助线GN可以看作是将边AB向右平移所得,顺着平移的思考,还可得到如下不同的辅助线,如图6,过点A作AK∥GF交BC于点K,可证△ABK≌△DAE,得BK=AE,而AG=KF,故“BF=AE+AG”得证.
图5
图6
图7
图8
解后反思:如果没有顺利构造上述辅助线,也可以从洞察问题结构的角度进一步反思,比如,在图8中,连接BP,DP,根据对称性质,容易发现PC是∠BCD的平分线,发现∠BCP=45°,45°的出现也可启发思路.
(3)该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45°需要挖掘,如果盯住原图中的线段位置,也可以构造相关辅助线实现问题的求解,但如果受到上述平移变换的启发,可以将EH、FG分别平移到一个特殊位置,如图9,即点E、F都与顶点B重合.
图9
图10
由于该题呈现简约,但问题的生成自然、拓展适度、证法多样,是一道较有思维含量的几何题,也是一道较好的几何教学题例,以下再围绕该题的解题教学提出几点初步思考.
1.备课时要深刻理解例题的不同解法
众所周知,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解题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就当前的解题教学来看,不少课堂仍然停留在一题一解,答案揭示的较低层次,还缺少较有深度的解后反思,问题深层结构揭示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思考问题的思考贯通,更为重要的是要思考问题的尽可能多的解法或思路,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及时理解学生可能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教者本人在贯通不同解题思路时,可以对比不同思路,并优选更能揭示问题本质的思路.而且能在深刻理解问题解法的情况下,进一步制作课件、预设追问,追求解题教学的成果扩大.
2.精心设计课件渐次呈现启发思考
由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目前很多学校都配备了投影或白板设备,这对于数学解题教学来说作用是很大的,因为试题(特别是图形)的呈现可以通过现代化投影设置渐次有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做到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参与解题,促进他们理解初始问题,并继续向上攀登、挑战.以下就给出笔者关于上文中考题第(3)问制作的PPT的截图(如图11),提供分享.
图11
3.预设恰当追问促使问题拓展深入
解题教学备课时除预设学生可能的不同解法之外,作为解题教学的成果扩大,还需要思考例题的可能拓展或生长,对例题做出必要的反思回顾,在反思回顾阶段,可以引导学生积累问题结构,有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必要的追问,体会或感悟问题的结构.比如对于上文考题的解题教学,我们还可设计如下一些变式追问:
追问1:在(1)中,逆向思考,如果DE=FG,是否一定有DE⊥FG?说明理由.
预设意图:由位置上的垂直关系,可以推证等量关系,但是由等量关系却不一定能得到严格的位置关系.
追问2:在图3中,直线PC是否为正方形ABCD的对称轴?为什么?
预设意图:由图4的分析,可知直线PC平分∠BCD.这种追问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和感悟基于轴对称的“以美启真”策略.
追问3:在图9中,连接GH,△GDH的周长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预设意图:该三角形周长即为正方形边长的2倍.
讲评提醒:在上述追问下,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所谓“把水倒掉”的数学家思维模式,即善于使用化归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不在于这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在于让学生领悟如何转化、为什么想到转化等,即从知识的记忆走向方法的领悟.
上文主要从考题的解法及解题教学角度给出阐释,如果从命题角度来看,我们也可提出一些商榷意见,比如,在限时考试的背景下,目前很多试卷容量较大,这时需要严格控制技巧高、辅助线不易获取的平面几何题的数量,因为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一旦学生遇到没有练习过的平面几何题,如果需要构造一些不太常规的辅助线,则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是很少有学生能顺利贯通思路的,往往会造成一些考试分数的信度下降.
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美】波利亚,著.怎样解题[M].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