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们使用语言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对话(Pickering&Garrod 2004),语言使用的机制运用在对话当中,对话是一种互动的活动,互动需要双方的配合与协作,协同在对话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协同是一个新的术语,它涉及的不同研究领域各自有不同的概念。在语言方面,有大量的学者对协同进行研究,但是是从不同的角度,在这方面一般指的是,在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彼此之间的一致性。在二语习得领域,协同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一、互动协同理论
Picking&Garrod(2004)从社会认知角度提出了互动协同,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互动协同模式作为语言加工的机制,尤其是在对话当中。这就意味着在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并且以动态对话的方式,也就是双方能够接受彼此使用的语言用语,从而使语言对话更加顺利。该模式表明对话者双方在情景的模式下进行语言表达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Picking&Garrod(2004)提出互动模式,在产出和理解的过程中引用相同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互动协同就是在不同的层面上,能够将理解和产出相结合,例如,情景、句法、语义等。例如词汇,听者通过输入,会使听者更倾向于随后产生的话语,采用相同的陈述。根据Pickering&Garrod(2004),情景模式的协同在顺利对话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能够使谈话者双方能够快速理解双方谈话的内容,建立对话的情景,有助于对话顺利进行。情景模式可以定义为陈述一些事件整合的综合表达。换句话说。也可以理解为当理解文本时,人们所想的内容。情景模式包括人、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和目的。协同的情景模式和协同的语言知识是分开的但是协同方面是相互补充的。换句话说就是,情景模式的协同能够促进语言结构的协同,语言结构的协同能够促进情景模式的协同。谈话双方之间互动的配合使他们在词语运用上相互利用,并且重复对方所说的内容或者是语言结构。Garrod&Anderson(1987)注意到,如果A说到chef这个单词的时候,那么B在对话的过程当中也会用到chef。心理语言学研究者把这种在对话交流过程中重复使用对方说过的单词、短语和语言结构,这种现象被称为结构启动。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构成系统的变量之间是相互串联的,即词汇、语法结构、谈话的内容;空间以及地点等,这些因素能够促使对话者双方能够在语言的各个层次方面协同,比如词汇方面、语法结构方面以及思维方面。
在近三十年,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协同在母语学习和使用方面感兴趣,主要是在母语对话和母语写作方面。先前的研究发现对话中谈话的人更倾向于他们在阅读或者听到的事件,对此发表和传达意义。一些语言学家发现,谈话的人之间的协同仅仅发生在语言层次方面(Clark&Wilkes-Gibbs)。Levelt&Kelter(1982)提到问题表达的形式对回答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什么时候你们商店关门?你们的商店在什么时候关门?在五点而不是五点钟。但是当问到你们的商店什么时候关门?回答的是五点钟而不是在五点。这样的结构表明,在对话当中涉及语法层次的协同。
在二语方面,Swain&Lapkin(1998:321),语言学习的产生主要是来自于“能够使用他人的语言”,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开始是模仿他人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句子表达,这些内容来自于相似或者是相近的语境。这些协同的观点是符合社会认知观点。在一些研究当中,Costa的研究试图提出通过对比母语对话和二语对话试图找出自然加工和习得的情况。Wong(2010)指出协同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且还发生在人与社会环境,工具等互动参与的变量之间。他们强调的是,协同是二语习得的关键,学习就是不断与周围环境协同的过程。互动越强,协同就越强。互动越弱,协同就越弱。互动与协同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二、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对话中,所选择的内容的熟悉度和兴趣对对话的协同有一定的影响,容易使谈话双方更好的理解情景,有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思想。Wong还指出语言就是模仿与学习的过程,能够从使用他人的语言到模仿使用他人的语言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能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Wong(2009)指出语言要遵循“学相伴用相随”的原则,指出人与人之间交互过程中伴随着上下文,伴随着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的作用,这些因素构成丰富的动态语境,能够产生意义,能够将所学的语言很好的运用在交流当中。同时“学相伴用相随”主要强调要正确的输入才能促学,学好才能用对的观念。在写作方面,wong(2014)提出读后续写,所读的文章就是很好的材料,是母语人士写的文章,文章中有丰富的语法结构、词汇以及思维,对读者有一定的影响。所读的文章就是很好的输入材料。读后续写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互动协同理论。读后续写就是将文章的结尾去掉,让学习真根据前面所读的文章去续写后面的内容,激励学生写的越长越好。他还认为读后续写是一种有效促进外语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Pickering M J&Garrod S.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169-226.
[2]王初明,学相伴用相随[J].中国外语,2009,(5):53-59.
[3]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297-299
[4]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1-7
[5]王初明,哪类练习促学外语?[J].当代外语研究,2013,(2):28-31
作者简介:姓名:吴冬艳,性别:女,籍贯:河南省汝州市,学历:研究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