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研究

2016-11-23 18:44:53赵萍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赵萍

摘 要: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使其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予以认同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要在科学性、文化性和价值性方面寻找认同的依据、认同的根源和认同的动力。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大学生得以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价值目标和精神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前提就是让大学生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认同,只有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透彻入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认同(Identification)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范畴,一些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认同进行一些学术上的界定,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认同被看做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汉斯·摩尔(HansJ.Mol)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次论述了认同的内涵:在个人层次方面,他认为认同是一个人在混沌环境中所占据的稳固方位,个人能够据之对外在环境作出积极的防御;在社会层次方面,他认为认同是一个基本的及普遍拥有的信仰、模范及价值之综合,它能抵抗外在事务对本身环境与成员的威胁及维续自身。英国心理学家贝特·汉莱密认为,认同由三个层次展开,即从群体认同经过社会认同到自我认同[3]。认同是一种归属,一种从群体或个人获得信任的系统,信任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更增强了认同。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应该从三个层次来推进。一是对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认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和价值指向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经济上实现国富民强;在政治方式上追求民主;在社会文化目标上追求文明;社会氛围追求和谐平和。国家的追求是整个民族发展方向的指引。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为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追求指引方向和设立框架,并提供力量保证。二是对美好社会的定位体现在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价值依托。自由,彰显人性的需求,是人随着自己的意志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国家公民的个体尊严;公正,社会公权力倡导公平正义,也是向公民权利致敬;法治,是社会规则的最终追求,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犹如国家和个人层面追求的连接点,融合国家和个人的价值观。三是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每一个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基本情感,是公民个人恪守的基本道德底线;敬业和诚信是对公民自身修养的要求,是健康的人生态度,是彰显人伦美德的内在要求,继而会形成友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自我道德觉悟是整个社会道德氛围的组成部分。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也是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标准的追求,这三个层面是密切关联,互相呼应和映射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基座的一部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宣扬,对引领社会价值取向、促进社会繁荣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1.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是形成理论认同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科学性是获得理论认同的逻辑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得以提升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充满了独立思考和向往美好价值观的追求。

第一,理论上体现了创新与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是新的领导集体贡献的新理念和新智慧。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进行了回应,坚实地确立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支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发展的新成果。

第二,逻辑上涵盖了全面和层次。三个层面的表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的全面概括,逻辑上由点到面,全方位地贯穿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涵盖了主要价值观主体的价值追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反映了国家的主导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被奉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现代文明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价值观,也是国家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和连接。

第三,内容上具有了包容和自信。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的重要性:“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5]多样化、创新型的社会需要更多包容差异性和多样性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包容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一个基本原则,而这种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也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文化自信。

2.文化性—民族独有的文化是形成理论认同的根本依据。中华民族有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积淀,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代代相传的民族之魂,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仅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了生命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一,“民本思想”。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早在夏商就曾出现,西周更是汲取前朝的经验,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更有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求统治者具有“忧民之忧”“与民同乐”的政治修为,在先秦更形成了“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民本思想雏形。

第二,“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首要价值。“和为贵”和“贵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致中和,天地位焉(《中庸》),万物育焉”“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儒家学说更注重“人和”。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不仅强调人际关系的“以和为美”,更为中国文化勾画了社会价值目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第九》)。发展到现代“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值,都可融汇协调,和凝为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征。”[6]更有“文化中发生冲突,只是一时之变,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7] “合有符合,结合之义。古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并不否认区别,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关系。”[8]

第三,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9]“子贡问政,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强调“民信”最为重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民族精神中强调奋发图强,勇于拼搏,永不停息。《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有“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乎?”(《五代史冯·道传论》)。[10]国家的兴亡与每个人的廉耻礼义都有关,和每个人的道德都有关。

3.价值性—价值性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来源。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11]“正是自然必然性、人的本质特性(不管它们是以怎样的异化形式表现出来),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联合起来”[12]。因此,根本利益的满足是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而根本利益的满足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第一,从国内国外的大局来看,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创新的伟大时期,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清晰的头脑和冷静的分析能力,更需要有强大的理论和文化背景才能明晰自己的道路和方向。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影响力,把理论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提出的立志、责任、发展的思路大纲,立志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三个追求,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质的价值观追求,为国家政治、人民生活奠定信念与规范的根基。其精义在于以社会秩序演进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根本前提,重视文化传统积累意义上的礼则启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取法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常态格局,建立有时代特色的进取精神,体现现代崛起的中国风骨。

第三,从民族和人民的道德建设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以此引领和保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导向就更要提高其认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摆脱精神上的贫困,才能走上繁荣之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毋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社会治理和道德素质的修养。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促使人们在商品经济活动中逐步地认识商品生产的规律、商品生产经营的知识,逐步形成与现代生产和生活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我们需要的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4]。

“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5]大学生思政教育要能够使大学生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反观和审视自己的精神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矫正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目标和精神品质。努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解决现实问题,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梁丽萍.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2015年5月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的讲话,新华网.[EB/OL].[2015-05-28].http://www.zj.xinhuanet.com/photo/2015-05/29/c_1115445820.htm.

[6]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162.

[7]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台北:台北三民书局,1971:51.

[8]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9]习近平.2014年5月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新华网.[EB/OL].[2015-05-0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10]顾炎武.日知录·廉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22.

[13]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14]习近平.摆脱贫困 [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其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42: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13:53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56:44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5:55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7:00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9:52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