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2016-11-19 19:04张建段明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农村

张建 段明艳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的过程中,没有父母陪伴在其身边,长期以往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或是行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还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83-01

留守儿童指的是年龄在6-18岁之间,父母或是其中一方长期在外务工,留在户籍地由父母其中一方,或是由委托人照顾的儿童。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是行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如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文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问题,以期望能够有效缓和农村儿童教育问题。

1.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1.1 社会转型因素带来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转型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在社会转型中,农村家庭被分成留守家庭与流动家庭两大类。而由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的转移,依靠劳动力生活的人们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出现大批的留守儿童。

1.2 农民文化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影响。我国的农村文化发展较慢,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给社会带来了十分复杂的影响。农村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大部分思想比较落后,封建迷信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农村人的思想依旧停留在鬼神之说上。而6-18岁的儿童正是逐渐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年龄,但是在充斥着低俗影视作品和封建迷信的农村环境中,儿童不仅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会对其身心造成伤害,十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法律和法规的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想要从根本解决,必须依靠政府对户籍相关的教育体育进行改革。并且还应该关注流动人口的待遇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提高其待遇水平。再者政府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措施,让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农民能够将自己的子女带进城市,并且享受和城里学生平等的教育,从根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2.2 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來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3 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相继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借读费。但还有很多城市,在学校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依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了大量儿童留守,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变得日益严峻。如今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极度重视。首先政府要完善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并且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留守问题的合法权益。再者政府要改善农村的经济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袁凤琴 , 袁真强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贵州范学院学报 ,2010(02)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