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教学评价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16-11-19 12:35童水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激励评价学生主体

童水英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以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预学评价;评价指向;激励评价;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3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语言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定性的评价,以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评价策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就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和我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探索和体会。

1.重视预习的评价

我们知道预习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是学好语文的有力保证。去年开始参加本课题研究时,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通过开学几周的了解,发现本班很多学生不懂得课前预习,甚至把课前预习当作把课文简单地看一遍就行,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因此,我就先从抓预习评价开始。开始是教师拟定预习单,让学生根据预习单的要求完成预习,上课伊始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组织大家一起对预习进行检查,评价预习等级——优秀、良好、加油。课堂上对预习进行评价,慢慢地树立了孩子们预习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大部分基础好的孩子就能自己制定预习单;一小部分基础差些就由"小老师""小组长"帮助制定预习单。然后运用课前三分钟在小组内交流互查,并进行自评和互评等级。上课时我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肯定性的,或者指导性评价等。通过抓预习评价,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的习惯,督促他们更有效地完成预习,还可以"配套"专项评价——每周根据教学具体情况,设了"听写之星""阅读之星""背诵之星"等。孩子们对这种评价方式很感兴趣,预习效果明显提高。上课的效果自然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2.明确评价的指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三维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它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明确指向。我主要是这样做的:

2.1 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以朗读为例,《课标》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要采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模糊的评价,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情况,采用"读得正确,停顿恰当""读得很流利,声音如果响亮些就更好""读得抑扬顿挫,真有感情"等等这一类评价语。因为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小学生朗读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2.2 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以理解课文为例,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评价同样不能只说"理解对了""讲得不错"等等。而应该有具体明确的评价"真好,你能抓住关键句子进行理解""不错,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这样的评价不仅目标明确,而且是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才有帮助。

2.3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的对文本的感受是多元的,但是学生的多元反应、多元解读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注意这正确的导向。以《落花生》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例:问题"同学们,将来你希望做怎样的人?""有没有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学生纷纷回答,要做"像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的人""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都表示反对做桃子一样的人。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导向性的评价:同学们想做花生一样的人,非常好!但是苹果、桃子、石榴虽然外表华丽,让人看见后十分爱慕,可同时,它们也十分有用,为人类作出贡献。所以,父亲赞扬花生,并没有贬低桃子、苹果、石榴,不是说大家都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而不能做像桃子它们一样的人。只不过父亲是拿它们与花生进行对比,更欣赏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因为这一点很难做到。

3.善于激励性评价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如我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对学生的朗读我是这样评价引导的:开始学生没有读出感情,这时评价"不错,读得正确,停顿准确,如果你读的时候能想到巍峨的泰山、奔腾的江河,一定会读得更好,再试试"。教师进行肯定评价,再给予指导性的鼓励评价,学生练读之后有明显的进步,这时评价"太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的雄伟的泰山就屹立在我的眼前""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站在奔腾的长江边上,看到了滔滔的江水"。学生得到这样激励性的评价读得更积极、更投入,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4.发挥学生主体性

课堂上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很多时候课堂评价都是被教师主导着,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被评价的对象,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课标》明确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需要注意学生的评价要适当、有针对性。在这一点上,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评价:对同学的评价要先进行判断,如果没有错,一定要先进行肯定评价(而且主要就是鼓励的、肯定的评价),然后如果有不足、建议或者不同的理解、看法再提提出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还应该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不能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的知识等进行测评,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让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重视课堂评价。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让有效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现代心理学》 2009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3] 《福建教育》 2014年第2、5、10期 福建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激励评价学生主体
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
小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