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霞
摘 要:版画是具有独特制作工艺的一种艺术,与其他美术形式相比,其创造性和艺术性是其他美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小学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团体精神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小学版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版画;想象力;动手能力;有效性
小学版画之所以在众多美术形式中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让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有所得,更容易被吸引进入,全身心投入,甚至很多大人也喜欢这项艺术。笔者撰写本文目的在于让这项艺术形式真正作用于小学美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笔者对小学版画教学的浅显理解和分析。
一、版画的起源和内涵
版画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是我国美术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我国古代的版画多以木刻为主,也包含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等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版画的形式和制作过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主要的版画类型多是用刀或者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等上面雕刻。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中的版画形式较简单,便于他们实际操作,主要应用吹塑纸、木版、KT板等材料,然后,借助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水印、粉印、油印等表现出来。版画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满足课标要求。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版画艺术教学
1.以兴趣促进版画学习,培养学生审美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版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深度挖掘版画特点,激发学生对版画艺术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美的欣赏往往来自于视觉的体验。因此,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版画作品,在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版画中寻找小鸟、蝴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版画中观察人物的外貌特点、表情,想象和挖掘与其相关的故事等。充分调动孩子们对版画学习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版画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新花布,新衣裳》时,可以将其改编成综合版画课,老师提前为学生整理和播放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的视频,在介绍服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色彩和图案知识,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断挖掘尝试,比如搜集树叶、水果等,剪切之后刷上颜料,印到纸上,做出各种花布的效果。我们班级有位学生还奇思妙想用橡皮去雕刻花型,然后像印章一样使用,后来,还在班级中掀起了一阵模仿的热潮。这既是教学之外的收获,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
2.阶梯式教学,提高版画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年龄段不同,学习接受和理解版画的能力也不同。为了提高版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教师主要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如《手印、指印变变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手来进行拓印畫,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就涂在手指上, 然后印在白纸上,这种有趣的拓印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为学生初步认识版画打下伏笔;中年级的版画教学目的是认识版画,了解版画的表现形式,感受版画的肌理美,这个版画学习阶段多以纸板画为主要形式,可以是教师拟题或学生自己确定题材,充分发挥想象,用粗铅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画,刻出画稿的主要轮廓,最后把拓印纸与吹塑纸对应夹好进行涂色拓印。高年级版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木刻版画创作,要求学生学会用手中的手工刀细致雕琢,倡导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与物象之间的联系,并基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创作版画,可以是人物、动物,也可以是校园生活,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艺术潜能。不同年级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全面发展,了解和收获的才会更多。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版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做一幅版画,给自己的好朋友做一幅版画,并且亲手送给对方,这样,他们就会带着情感,用心地完成作品,而且赠送的那一刻更是令人感动,印象深刻。
3.版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版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制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版画创作的小组合作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幅版画,每个人既要单独完成自己的方寸之间,又要兼顾作品的整体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版画学习成为快乐的过程。
总之,小学版画教学看似是一项很简单的教学,也貌似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在真正实践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其教学意义的重大。为了实现版画的有效性教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更要丰富版画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推进版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马云.小学版画有效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2012(2).
[2]马文静.感受趣味的版画丰富快乐童年:小学版画教学之我见[J].科学导报,2013(9).
[3]金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3(1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