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数学 班级:五年级 授课人:毕晓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打电话方案的时间和人员的规律性。
难点:
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
教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
分析思考,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板书设计:
打电话
通知
12分 4000人 怎样通知 第1分钟 2 2人
第2分 2×2 4人
第3分 2×2×2 8人
第4分 2×2×2×2 16人
第5分 2×2×2×2×2 32人
……
第12分 4096人
第N分钟,(2N-1)名同学接到了通知
↓
N个2相乘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中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今天,老师带着一个任务来到课堂。
板书:通知
教师:看到这两个字,你想知道什么?
生:
板书:4000人看电影
教师: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
教师:正值放假期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通知任务呢?
生:
二、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通知。
板书课题:打电话
教师:想一想,怎样打电话才能在12分内完成任务?
三、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方案。
2.展示交流,互相启发
(1)交流中引导认识,以一传十,以十传百……
(2)师生间动作演示。
指导认识:假定通知一个人需1分钟,在后续的每一分钟内,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
(3)生生间动作演示。
3.数形结合
请学生将刚才所表演的过程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
(1)学生尝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反馈明晰,教师板书:
4.整理分析,总结规律
时间 几人参与了
第1分钟 2 2人
第2分 2×2 4人
第3分 2×2×2 8人
第4分 2×2×2×2 16人
第5分 2×2×2×2×2 32人
……
第12分 4096人
第N分钟,(2N-1)名同学接到了通知
追问:2N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1?
5.回顾学习的过程
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学习的过程?
交流中明确,透过演一演、画一画、理一理、找一找的方法。并追问:表演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吗?画图又是为了什么?
6.应用规律
提出问题,师生交流:要打电话通知全校119名学生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四、总结
师生谈话:你认为什么是数学?
【教学反思】
1.我的学生遇到一道有困难的题目时,绝大部分要么是手握一支笔转圈,要么是眼望天花板,比如遇到一道分数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稍复杂时,颠三倒四的列式,而不曾主动透过画一画线段图找一找其中的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做完一道题目没有验证结果是否正確的习惯和方法。田力莉老师这样说:“一道题,可能会忘记怎么解的,但是如果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他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从而寻找到结果。虽然结果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得出结果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数学能力的逐步提升。”
2.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感反思的是“数学教学的关注重点不再是以往的课本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时的一种体验。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所以我每堂课在备课时都要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自己教学实践我逐渐意识到,首先是知识不能教错,其次融入知识里的思想、学到知识的方法、获取的技能和学生情感体验是关键。这个学期“班班通”在我校全面铺开,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拓展,学习的空间更加丰富有趣,我发现在回顾某个知识点时,学生可能会忘了结果,但是他能想起当时是通过怎样的情景或怎样的方式学习的。比如在复习时,“什么是π”,学生回答时很完整地复述了当时在课堂上的“测量——找圆的周长和它直径间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词“圆周率”,值得惊喜的是学生还提到了很多易错和混淆的概念的辨析,这说明透过操作实验有效落实了“发现学习法”,由于亲身体验,学生记忆深刻,从而有效巩固。
通过学习实践,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