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芳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学习数学事实,更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现实问题。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估算教学是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重视;估算;培养;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应重视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一、重视联系生活估算,建立学生数感
估算教学的基础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让学生建立“近似数”这个概念是教学前提。我尝试从生活实例直观描述引入概念,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估算的方法和表示法。如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上超市买学习用具,钢笔12.3元,彩笔10.6元,三角板5.5元,笔记本16.2元,小明带了50元钱,够吗?先请学生估计小明购买以上学习用具大概需要多少钱?学生先进行了估算12+11+6+16=45(元),然后再请学生计算小明购买用具实际需要多少钱?学生很快计算出结果12.3+10.6+5.5+16.2=44.6(元)实际计算与估算的结果差不多。得出结论小明带的钱够用。这时候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想用剩下的钱买价格是2.3元的改正液,可以买几瓶?”学生立即回答可以将价格为2.3元的改正液看做价格是2元,并把剩下的钱看做是5元,可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5÷2≈2(瓶)。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看到了估算的作用,学生建立数感。
二、重视估算意识,形成学生数感
学生的良好数感和计算能力不仅体现在对数的提取和加工上,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合理性做出解释”上。在教学“多位数的加法”时,我设计这样一道题“小红家养鸡年收入是697元,养鸭年收入是348元。估计这两项年收入一共多少元?”有的说:“600加300等于900,97加48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1000多一点”;有的说:“697少于700,348少于400,因此它们的和比1100少”;有的说:“这个数比600+300大,比700+400小”,这些估算方法都是对的。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重视估算评价,发展学生数感
在估算教学中要重视估算评价,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五年级118人去公园划船,老师租了6只大船,每只大船26个座位,请你估计一下够不够坐?”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1)把26看作30,30×6=180(人)180>118 所以够坐。(2)把26看作20,20×6=120,120>118,所以够坐。面对这两种估算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这里的数往大估好还是往小估好?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往小估比较保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得出在这种情景下最恰當的方法。
四、重视运用经验估算,增强学生数感
估算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从数量上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教学“工程问题”后,我设计这样的练习:“一条公路,甲队独修7天修完,乙队独修5天修完,甲乙两队合修几天修完?”让学生思考:两人合修这条公路大约需要多少天?学生根据经验应该知道,两队合修要用的时间一定比每队独修要少一些,也就是说,甲乙两队合修这条公路的时间应该比5天少,如果有学生算出:7+5=12(天),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五、重视实践应用估算,升华学生数感
估算教学不但要追求计算结果的准确,而且要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体会估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如班级开展“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活动,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要求学生估算解答。“全国的小学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小张纸,一年全国小学生要浪费多少吨纸?要用多少辆卡车运输?”这里的小学生数,一张小张纸有多大多重,一辆卡车能运几吨等数据都必须做出合理的估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估算。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对数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强化了对数的感受性。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建立、形成、发展、增强升华,并通过“联系生活、强化意识、估算评价、实践经验”等多元手段进行培养,在应用中得以优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