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主要探讨了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求异思维;初中语文;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加强教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求异思维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发散思维的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及分析课文时,没有充分发散其思维,对课文理解往往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多与他人合作沟通,互相交流经验,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例如,在学习《马说》一课时,教师就提出了一个比较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让学生探讨是先有的千里马还是先有的伯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先有的千里马,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先有的伯乐,还有的学生认为千里马和伯乐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样每个学生能够对这个问题充分发散思维,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比较思维的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对比较思维的运用,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对不同点和相同点的合理比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保证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了剧本,并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进行表演,最后由学生自己选出表演比较出色的一组,在结束表演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课文中孔乙己、掌柜以及长衫主顾的外貌、穿着以及行为举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孔乙己比较穷酸,掌柜较为势利,而长衫雇主较为富有,因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而且世态炎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告诫学生,不要做一个势利的人,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3.逆向思维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需要学生用逆向思维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我的母亲》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母亲”人物性格的特点,运用逆向思维,反问学生:“为什么犯错误的时候体罚我,得眼翳时又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通过这种反问,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并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感受到母亲的严厉与慈爱,使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母亲是否也对自己既严厉又慈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母亲的爱。
4.假设思维的运用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成熟,常常脱离于实际,所以学生对问题理解不够透彻,同时难以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假设思维,进而提高表达自我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假设,符合现实情况,这样建设思维才能成立。例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闻一多先生,遇到李公朴被害,你会怎么做?这样学生会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此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求异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同时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熟练、准确,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进而实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求异思维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深刻分析文章的内容,同时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也有不同的理解,能够保证初中语文学习的效果。
3.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初中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求异思维的运用也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提升。
4.培养了学生求真的思想
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不断的分析、讨论,结合知识点的运用,找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求异思维的合理应用,能夠培养学生的求真思想,这对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求异思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必须合理运用求异思维,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通过对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不断探讨,必然会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伟霞.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