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龙
摘 要:汉字是汉语的基础,而识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在语文的学习中,小学生高效地识字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呢?研究这一问题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识字教学;关联设计;交互式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累积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有2500个在认识基础上,还要会写、会用,这个任务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识字教学设计,顺应小学生的识字规律,通过文化渗透、趣味设计、关联设计和交互式设计,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在识字教学中不能把识字当作简单的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师要在理解和把握汉字的文化意蕴基础上,将汉字在历史发展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深刻地理解字形、字意,从而能在文章中更好地把握文字的妙用,实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提高整体的语文学习效率。
比如汉字中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古人在造字时,把自己对道德的标准也融入造字中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字的文化剖析,让小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字的意义和用法。以“忠信孝”为例,“忠”字,“中”字的发音,从心出发,要尽心尽力,对国家和人要以赤诚之心无私奉献;“信”字,部首为“人”字,人旁边是言,即做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时刻不忘自己说过的话,要做到言而有信;“孝”字,上面与老人的“老”字相同,代表老人,下面是子女的“子”,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甚至对古代女人而言,三从四德中也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两种说法都是指父母老了要依仗儿子而活,所以,儿女尽心侍奉老人就是孝顺。
还可以从字的起源来讲,以“忠信孝义”中的“义”来讲,它是“義”的简体字,上面是“羊”,下面是“我”,在甲骨文里,“義”表示一个人手里拿着兵器,头上戴着羊角作为装饰,很威风的样子,羊在我国文化里是祭祀的主要用品,表征美好的事物,所以“義”字上面的“羊”特指具有审判功能的羊,因此“義”是古人对道德的规范;在教“家”字时,对“家”字进行拆分,上面的“宀”代表了房屋,下面的“豕”是猪的意思,在很久以前汉族人有着“屋内有豕为家”的文化观念,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很多人家里都养着鸡或者猪。
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形近字的错误书写,比如对“祈”和“初”这两个字的偏旁部首很容易搞混,老师形意结合开展讲解,这样讲解,学生在下次书写时就会想到:裁剪衣服,所以部首是衣,印象深刻就不会再写错了。
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身后,从形、音、情等多方面都可以对汉字进行文化解读,教师抓住识字教学的重点,配以适当的文化解读,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二、对汉字进行关联设计
识字是我们学好汉语的基础,学生只有打好识字基础,增加识字量,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而通过对汉字的关联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汉字,而单个的汉字属于零散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关联设计,把这些零散的汉字串联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快识字的进程,对相近的汉字更好地区分。这里就是从构词法来进行识字设计。
对同一部首的汉字进行总结。在学生识字量较少时,将已经学过的同一部首的汉字进行总结,以“马”字旁为例,将学生学过的“驾”“驿”“骆驼”等字集合起来,请学生分析体会,从而认识到“马”字已经与马车、奔跑、驾车等意义紧密联系起来,在以后学到马字旁的汉字时,学生可以形象地联系字意猜想;对相同部分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字。如对“木”加上不同的偏旁,形成了“呆”“林”“杏”“休”等,还有“底”和“低”“桥”和“轿”“线”和“钱”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教学,或者根据这种构词法进行文字构词游戏,由教师提供偏旁部首,由学生在小组中积累答案,看哪个小组识字更多。这种关联设计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巩固识字记忆。
三、对汉字进行交互式设计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纯文字的讲解,这样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由记忆法可以知道,人们对文字的记忆远不如对图像的记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日渐纯熟,利用多媒体对识字教学进行交互设计,不仅能提高识字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记忆能力。在识字中,用图像和动画来呈现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朋”字时,老师说“两个月亮结伴走,那就是朋友啦”,边说边通过动画演示两个月亮的拟人动态图;在学习“山”字时,演示山的实物照片,然后动画演变为象形“山”,老师再引导小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山,这样就将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字形结合起来了;学生对有些字的笔画顺序容易弄错,教学中可以用Flash动画一笔一画地演示这个字的笔画书写顺序。对于汉字的交互式设计,教师还可以从APP“悟空识字”中得到更多启发,将这种动画识字游戏搬到课堂上来。
参考文献:
张亮.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D].苏州大学,2003.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