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炜娜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它通过文字或者画面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以发掘学生自我情感,促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一种情感的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以三种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渗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语言特点出发,教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理解,进一步创造美。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看,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爱与憎。这些文字中或优美淡雅,或悲壮崇高,或婉约清丽,或大智大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这些情感融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
一、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触景生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意识。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写作背景,也寄托着作者特殊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设立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一首歌、一段对话、一幅画等等。如,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赵州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上课的时间就可以向学生展示赵州桥的全景,图中展现的是长五十多米,宽九米多的赵州桥,宏伟无比。整个桥都是由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学生在观察赵州桥的全景图时,就已经对赵州桥的外貌以及赵州桥自身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然后再进行课文的讲解,就能够很快地知道赵州桥在当时是一个创举,为防洪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才干,让后人受益无穷。
二、以朗读课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会
语言是体现学生情感意识的重要方式,而情感也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朗读就是对于课文中情感的融入。课文中所要表现的情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亲身体会。因此,在刚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自然而然地学生就能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一味地把重点放在分析字词句组成上,而应该多渗透一些情感的指导,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然后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课文中的意境。
如《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中包含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以及作者和弟弟对大自然的美好的喜爱与向往。课文首先描绘的是乡下的窗前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蒲公英盛开了,草地变成了金色。当学生开始读这篇课文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美丽。后面在读到“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带着深厚的兴趣继续往下读。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当读到这一部分时,整篇课文也进入了尾声,学生知道了草地和蒲公英的秘密,心里就会有成就感,更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奥秘成就了这一片充满新奇的草地。
三、拓展知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习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需要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充实自己,而仅仅学习课本中的几十篇范文是远远不够的。对课外阅读的选择是需要认真挑选的,这样才能完善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应该仔细斟酌,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帮助学生将思维引向外面的世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了《盘古开天地》,了解了神话故事中的造物主,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自然界之后,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这两者是相通的。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在当时对神圣的大自然具有一种奇妙的想象力,体会到人类的渺小,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应以爱护自然为己任,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意识。
总之,语文课是学无止境的,对于培养学生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以自身去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丰富学生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参考文献:
[1]陈瑜姝.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
[2]程国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3(4).
[3]赵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