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专业的梯度发展是教师个体在与自身、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在这些相互作用中产生了许多不利的现实困境,必须分析清楚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梯度发展。
关键词 教师专业 梯度发展 现实困境 突破对策
从时间角度看,一个教师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从青涩到成熟、从成熟到成名、从成名到成家的三个阶段与过程;从空间角度看,一个教师的发展,包括从学校级到县区级、地市级、省区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各种荣誉称号的影响和辐射;从时空交汇角度看,一个教师的发展包括从本学科到其他学科的成熟成名及其辐射和影响。无论是时间方面的发展,还是空间方面的发展,还是二者交汇点上的发展,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个“核心”,那只能叫梯级发展,而不能叫梯度发展。换句话说,那些拥有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最多也还是一个“教书匠”。因此,我们把“在时间或空间或二者交汇点上有自己教育思想的提升的教师发展,称之为教师专业梯度发展”。
显然,教师个人的专业梯度发展,不仅是专业技能与职称以及社会荣誉的阶梯进步,更应该包括自身教育思想高度的提高和职业道德境界的升华。但是,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梯度发展受到很多阻碍,处于重重的现实困境包围之中。那么,有哪些矛盾困扰着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梯度发展呢?笔者归纳出了阻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梯度发展的现实矛盾困境,并试图寻找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对策,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梯度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一、自身因素造成的矛盾困境及其破解
1.身心健康与专业梯度发展之间的矛盾困境
中小学教师倒在讲台上的现象散见于新闻报道,一线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是不争的事实。自身身体状况差,其专业技术的进步肯定会受到影响。除身体健康外,令广大中小学教师更为痛苦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个人尊严的受损。前不久,一位中学教师因背上被贴“乌龟王八”而产生师生摩擦被学校开除的事情经媒体曝光后,令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真正站讲台的一线中小学教师非常心寒!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无形影响,中小学一线教师不仅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而且心里会产生一些恐惧感。这不仅使得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受到压抑,更可怕的是,它会使教师不敢发表有关教育的批判性言论。
产生这方面矛盾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过低。有的地方,中小学教师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有问题[2]。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自己的工作,也就不敢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更不敢公开发表自己对教育思考的真知灼见。二是社会对我国几千年传统师生关系的矫枉过正。我们过分强调了西方国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却无意或有意地没有学习到西方国家对违反校规校纪学生的惩戒制度与方法。
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从根本上真正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只有教师个人及家庭的生存问题真正解决了,教师才能大胆地尝试教学及管理的改革,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教育批判性思考的真言。二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能够较好地维护正常的教学与课堂管理秩序,也有利于教师对教育的大胆和独立思考。三是加快教育惩戒制度和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对学生的过度骄纵,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实质上是在伤害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教师自我的、独立的尤其是批判性教育思想的提高。
2.业务能力与思想提炼之间的矛盾困境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等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等业务能力都很强,但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风格,也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更没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达到很高的梯级,但由于缺乏自己的教育主张或教育思想,因而他们专业发展的高度是不够的。
这个矛盾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很多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主要的任务和全部的精力就是提高教学成绩、学生考试分数,没有必要进行教育课题的研究和教育论文的撰写与发表。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偏差。诚然,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但把自己成功的或先进的经验总结并提升成理论,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学习和借鉴,不仅对其他教师有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梯度发展。二是教师个人缺乏教育反思、教育思想提炼的能力。在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继续教育内容中,基本上没有教育思想提炼的内容。
走出这个矛盾困境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纠正那些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与教育思想提炼“两条腿不匹配”的片面认识。其实,教师的专业工作是由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构成的,立德树人是教师专业的首要职责,课程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必要工作。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是教师个体和学校整体都应该养成独立思考、不断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提炼自己教育思想的习惯,做一个有灵魂的灵魂工程师。三是应该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增加教育思想提炼的培训项目,提高普通教师的教育思想提炼能力,促进更多教师在专业上的梯度发展。
3.职业倦怠与梯度发展之间的矛盾困境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笔者根据自己从教33年的亲身体会以及对周围同事的观察来看,教师的职业倦怠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一方面,社会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包括产生教育新思想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着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产生这个矛盾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就感。教师在自我价值观、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自身职业前景、薪金待遇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一种与预期差距较大的失落感。
要走出这个现实困境,一是需要党和政府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师所在的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作风,依法依规行政,实事求是,各种评优评先要做到公正透明;三是需要教师个人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追求更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梯度境界。
二、社会因素造成的矛盾困境及其破解
1.教学成绩与育人效果之间的矛盾困境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不仅在教育系统内部存在,在社会中也存在,而且在将来较长时间内可能都还会存在。目前,我国整个社会中普遍的观念还是认为考上重点大学才有出息,招工用人单位首先也是看学历,看学校“出身”是否是重点大学。
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影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由于评价导向是唯分数论,于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用到应试内容和应试技巧的研究上去了,对于提炼教育思想等的时间和精力就被挤压得几乎没有了。
这个困境产生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认识的偏差。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传统及其文化把教育太过功利化,不仅不利于教育本身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的创新与进步。其次,是对党政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出了问题,给教育下达升学指标的做法,是一种官本位思想,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挤压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再次,是我国现行的人才评价观念和人才评定制度出了问题。
因此,解决这个困境的对策,就是坚决纠正实际上只以升学率为唯一指标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同时改革只以文凭为标准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及其人才观念。
2.草根成长与威权主义之间的矛盾困境
这个矛盾主要发生在课堂评价、课题研究两个领域。一些长期脱离一线课堂教学的“专家”,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指手划脚。不是说课堂教学不需要专家的指导,但专家的指导不能脱离一线课堂的实际。同样,也不是说一线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不需要专家的指导,但专家的指导更应该是引领和帮助,而非压制与刁难。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那些长期脱离课堂教学一线的“专家”,应该多听听讲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意见,带着研究与探讨的心态评课。同样,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论文评价,应该从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应该有别于高等学校和专门科研人员的特点。
因此,走出这个困境的关键是要端正我们的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既要坚持正直专家的正确指导,也要反对权威专家的独断专横。
3.真知灼见与发表困难之间的矛盾困境
除行政性荣誉级别这个外在的表现外,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教学、教育以及管理等与教育有关的教育思想的提炼。不能独立思考、不会独立思考的教师,就算教学成绩再突出,也最多是无意识地遵循了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其高度还是“教书匠”,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家。
当然,能够做到“教书匠”的教师已经很不错了,中国也缺乏“工匠精神”。但是,自己专业的提升,除了教学成绩外,教育思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实却是,论文的发表十分困难,有质量的论文的发表更是困难,有真知灼见尤其是批判性的论文的发表更是难上加难。
要走出这个困境,一是需要教师个体保持独立人格的操守,二是要多关注我国教育类的学术性刊物,三是要养成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习惯,因为网络媒体的发表容易,只是目前还没有被官方认定为评定职称等的依据,但笔者相信将来可以经过专家的鉴定作为评定职称的依据的,而且,网络媒体的传播比传统媒体更快、更广。
三、制度因素造成的矛盾困境及其破解
1.规章制度与潜暗规则之间的矛盾困境
如果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那他(她)已经取得了教师资格证,有当老师的资格了。到中小学实习满一年后,经过转正定级的程序后,他(她)就成为了正式的教师。在这一年的简短阶段里,学校对“生手”一般都指定有“师父”进行“传、帮、带”,加之刚到一个学校,人际关系一般都没有什么摩擦,所以,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都很顺利,基本没有什么矛盾困境。
但在转正定级之后,社会荣誉问题和更高一个梯级的职称问题等现实困扰因素就会越来越多。在职称评定方面,一是政府本身对中小学教师职称的文件规定没有连续性。比如,从中教二级到中教一级,有段时间是三年,有段时间是五年,过段时间又是三年,再过段时间又是五年。至于从中教一级到副高级,其时限和其他条件也是如此。至于正高级,试点了一年,停了三年,再试点一年,又停了三年。二是虽然政府有非常明确的评定标准和评审制度,但规章制度与潜暗规则的矛盾是现实存在的。
在关于政府性质的荣誉称号方面,由于名额的限制,规章制度与潜暗规则的现实矛盾则更为激烈。这些现实困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教师个体专业的梯度发展。
走出这个困境的方法应该同时具备两条:一是顶层设计出来的制度应该明确、细致、可操作;二是各级文件必须彻底公开,让全社会都来监督。这里的关键是“彻底”,凡是不彻底公开的,实际上就是有漏洞的,就为潜暗规则留了阴暗的通道。
2.领导占先与教师靠后之间的矛盾困境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曾有个“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为‘优就增加一级工资”的政策,结果只实行了四年,原因是所有的学校领导年年都是“优”,真正站在一线讲台的老师连续被评定考核为“优”的少之又少。媒体曾报道,我国中南某省评特级教师,结果公布后,细心人士将其姓名一一输入百度进行搜索,发现没有一个是真正站讲台的一线教师,那个年度全省所有新评定出来的特级教师都是学校的校长或书记或教学研究机构的人员。这不仅是不公平的问题,更是一种腐败的问题,当然也阻碍了一线教师尤其是全工作量都是站讲台的教师的专业梯度发展。
产生这个困境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和程序的不完整,也就是说,制度没有硬性规定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的比例。
因而解决这个矛盾困境的办法,首先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防止制度设计的缺陷。其次是程序和结果的彻底公开透明。中小学教育不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问题,因而彻底公开透明是可以的。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腐败,还可以更好地促进真正一线教师的梯度发展。再次是像深圳那样,实行校长职级制,把职级给根本就没有承担课程教学的校长和书记,把职称和特级教师这样的政府性荣誉留给真正站讲台的一线教师。
3.条件够格与评聘结合之间的矛盾困境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职称最直接的影响是经济收入,其次是一种社会地位,标志着该教师在群体中的职业地位,所以,职称等级的上升,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梯度高低的一个标志。
顾名思义,职称就是你够不够担任该岗位的资格的意思。既然是这样,职称的问题,不应该是评聘结合,而应该是评聘分开。这样,至少在政府层面承认了该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了某个梯度。而且,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引导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向缺少教师的学校流动,从而促进教师资源在各个学校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因为你在这个学校没有指标,但你有资格,另外一个学校有指标,只要另一个学校需要,就可以选择流动到有指标的学校去执教,享受到应该享受的经济待遇。
但是,我国中小学的职称评审制度经常变动。2015年以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职称评定是评聘分开模式,从2015年开始,全国实行了评聘结合的模式,达到更高一个梯度标准的教师,由于学校指标名额的限制,加上暗潜规则等各种不正当因素的作用,很多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梯度上受到了很大的甚至是特别大的困扰。
走出这个矛盾困境的方法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实行职称的评聘分开且保持稳定,发挥职称评审制度对教师专业梯度发展的导向作用。
困扰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实现梯度发展的现实因素很多,笔者只归纳了一些主要的困境。然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要做好“教书匠”,更要争取成为教育家,是我们教书育人者应该具有的职业情怀。
参考文献
[1] 陈吉君.教师专业梯度发展与教育思想的提炼[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
[2] 沈翰.教师职业倦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3] 陈吉君.公开课的十大通病[J].基础教育参考,2005(11).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