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教学自信力的提升

2016-11-11 23:20张东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提升中小学教师

张东斌

摘 要 教学自信力在教师自主专业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教师走向教学成功的必备能力。然而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进程中,部分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感到迷茫和困惑,教学自信力普遍下降,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在剖析导致中小学教师教学自信力下降原因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角度,就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教学自信力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自信力 自我提升

一、教学自信力及其内在价值

自信力是指个体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不乱,处事不惊,以一种从容平静的心境去做事的能力。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经在2010年强烈呼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教学自信力[1]。郑友训(2006)认为教学的自信是指教师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特定的教学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教学自信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内驱力,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2]。谢云(2014)认为,教学自信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方法、选择、创造的相信[3]。对教学自信力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教学自信力是指教师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种特定教学活动充分信任并且以此来积极主动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因素,自我科学合理地设计、实施和调节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积极心理期待。

教学自信力对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具有极大的价值。如今教学自信力缺失已成为新课改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提供了思想和技术层面上的指引,而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才是改革实践的基础因素与根本保障。自信力缺失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与解决,必将影响新课改实验效果的巩固与提升。当代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不能消极被动地去应付和解决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人需要发挥自身固有实在的、正向的、积极的潜能,来主动激发自己的动机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优势和水平[4]。由此可见,提升教师的教学自信力需要激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成就动机,充分有效发挥潜在优势,促进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以确保活动过程与效果最优化。教学自信力的提升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只有努力培养和提升内在的教学自信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二、影响教学自信力的主要因素

1.课改实践的“极端化”倾向

一类是思想传统保守,漠视新课改理念。这类教师缺乏课改实践的激情与动力,片面地认为自己就是“教书匠”,传统的教学方式我能熟练应用,认为新课改研究与实践都过于“高、大、空、虚”,那是教学专家和领导们的事,自己没必要涉足,与其专注课堂教学改革,不如课后加大对学生的知识强化训练。他们消极应付或不去进行实质性的新课程改革探索实践,从而长期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率的教学水平上,逐步步入自信力缺失的恶性循环。

另一类是不加甄别分析,盲目生搬硬套新教学理念与模式。国内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如高效课堂、杜郎口模式等,在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倡导和强力推进下,得到了广泛的实践探索,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起到了显著的示范辐射推动作用。然而部分中小学教师在没有或缺乏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思想内涵的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忽视了具体教学模式理念实施的基本条件,缺乏对自己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学情的客观准确分析,一味的盲目机械模仿,追求短平快效应和教学“时尚”,经常性游离于实践探索各种新理念和模式教学之中。这种忽视教育对象、学段和科目差异,简单复制性模仿经常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自信力下降。

2.缺乏自主发展意识与实践平台历练

新课程教材呈现了丰富系统的知识体系,凸显了知识的跨学科特点,有些知识板块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去适当地补充与开发。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更新寄希望于外部的主题培训,缺乏自主地自我发展意识,终生学习意识淡漠。不能结合现行课改需要提升教学基本功、不善于教学反思研究与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等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学专业能力下降,与新课改实施要求极不适应,表现为在新课改实践中畏难不前、力不从心、效果低下,这些都与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有关。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拦路虎”[5]。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与缓慢的发展水平,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教学自信力。缺少实践展示平台的历练与实践指导,也间接影响着教学自信力的提升。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善于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成果与经验,不能积极寻找利用如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能手大赛等现实有效的交流机会与平台,来主动对自己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进行检验反馈与评价,同时缺乏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实践指导,这种情况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尤为严重[6]。

3.片面化评判课改实践价值

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科教学考试成绩,将学生成绩是否在提高或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学改革实验效果的唯一标准。事实上,新课改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简单测试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探究过程的体验,即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提高,这些是无法用简单测试来检验的。从新课程实施自身角度来讲,对教学理念的科学准确理解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实施是需要师生双方逐步探索磨合、调整适应再到熟练应用的一个反复复杂的过程。改革过程中暂时性的单方面的测试成绩的停滞导致部分教师认识上偏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自信力下降。

4.过多地依赖教学参考资料,概念化地理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于漪老师认为教学参考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底线[1]。教学参考资料能为教师教学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支持,它的积极作用无可否认,然而市场上教学资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平时缺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对参考内容不能自我甄别与理解,深信教学参考的“精确与高效”,教学中讲授内容和方法照抄照搬,导致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水平低下;部分教师概念化地理解教学评价标准,加之有些教学评价标准太繁琐和细化,导致了他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过于死板僵化,这两方面均反映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因材施教”这个教育根本原则,没有充分考虑具体的教情与学情,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自己的教学思维,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些也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教学自信力。

三、教师教学自信力的自主发展途径

1.增强职业认同感,合理规划自身专业发展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讲,如果个体对自己做事充满希望,就会产生强烈的行为动机,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人自信力,他必将会调动自身人性中固有的潜在力量,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最终获得成功和快乐[4]。教师的职业平淡而又艰辛,要学会自我接纳,增强自我认同感,要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超人的勇气才能把它做好。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要有不懈努力实践探索新课改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无限激情和成为优秀教师甚至教学名师的崇高理想和气魄,结合个体专业特点,制定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规划,从教育理念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学实践的创新、科研素养的发展等发面为自己制定具体目标和阶段实施计划,并且努力去实现,充实教学生活,从宏观角度在思想深处整体塑造教学自信。

2.宽角度多层次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素质和技能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与之实施相适应的能力水平。新课改强调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广博的跨学科知识与素养,更要有很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较高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应扩大知识视野,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以更高的知识水平来理解课程内容,高效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同时应学习了解国内外优秀教学思想,加强自我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扎实高超的教学专业素质技能有助于大幅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力。

教师需要恰当合适的展示平台去分享教学成果与经验,主动获取及时有效的评价与指导。教师要善于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自主探讨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还可以主动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综合水平,教研成果和教学技能能够获得推广和充分认可会给教师带来强烈的成功体验。在教师体验到教学与管理的成功时,自信心会不断加强以提高自我效能感[7]。因此,要全方位多角度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和热情,有效促进其教学自信力的提升。

3.循序渐进,塑造教学个性

首先,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实践,逐渐形成能力,发展情感。其次,理念和思想是教学模式实施和创新的基础与灵魂。教师要深刻理解其实质与内涵,大胆地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核心理念,结合教学实际,从熟练掌握再到创新,力争形成自己的适应学生发展的独特教学风格。在此过程中有三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教材,科学批判地利用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二是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研究的习惯。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7]。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过程,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发挥优势,激发潜能,提升个体的教学综合素质水平。三是不应该被某种教学理念思维和教学模式所禁锢。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的万能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智慧,要汲取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的优点为自己所用,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维模式,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4.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韧性,要努力使自己和学生充分科学准确地理解新的先进教学模式理念的思想内涵,掌握优秀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施要领,以扎实认真的态度去培养师生双方适应和掌握新理念模式要求的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这需要“培养和磨合”的过程,切勿急功近利,片面地以教学测试成绩的优劣简单草率地评价自己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所以教师要树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观,知识学习、能力与思维培养并重,准确把握教情和学情实际,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享受教学带来的成功体验,教学自信力也会随之增强。

5.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环境氛围

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新课改需要不同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向同行专家和优秀教师请教,与他们探讨教学实践问题,集众人之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教学改革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方法支持。其次,要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师生之间达成一种高度的默契,会让学生产生较强的信任感,无形中增强了教师的感召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之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与教学相关的良好氛围的营造,教师就会获得真实有效的智力和情感上的支持,从而富有激情、心情愉悦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个体的教学自信力也会随之增强。

参考文献

[1] 于漪.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J].语文学习,2010(1).

[2] 郑友训.教学自信:教师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6(7B).

[3] 谢云.重建自己的教学自信力——自信就是信自己[N].中国教师报,2014-05-28.

[4] 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 谷木荣,明庆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良好教学习惯养成之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6] 吴小鸥.新课程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之冲击[J].教学与管理,2005(13).

[7]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自我提升中小学教师
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自我提升路径研究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特岗教师自我提升路径分析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略谈新常态下中学生自我思想教育的思考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