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和芝 张德乾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聚类研究
仰和芝 张德乾
在自行编制“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1011名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进行测量,运用聚类统计方法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的经济融合、社区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共四个维度的不同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的经济融合、社区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个维度的不同因子呈现差异显著的五种类别,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呈现多样性,因此提出从多方面提升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区融合水平。
因子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聚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大量农村未婚女性外出务工经商。从农村到城市、从乡下妹到打工妹、从生活空间相对封闭到开放,意味着外出农村未婚女性选择配偶的观念、方式、范围、机会与行为都必然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伴随这一变化,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农村女性嫁到异地他乡,成为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1]我国农村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存在,农村女性的婚姻迁移也会随之不断发生,因远嫁而迁移到异地他乡生活,成为愈来愈多农村女性在未来可能选择的婚姻状态。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来说,必须应对因迁移而带来的诸如背井离乡、文化差异、社会关系重构、身份归属等挑战。因此,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来说,婚后的生活过程也是社会融合的过程。
可见,从社会融合视角关注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迁移后的生存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人口流动进程中和婚姻变迁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陆续有研究者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生活状态进行关注。邓智平把农村女性婚姻迁移婚后的生活分成安居乐业型、外出型、外逃型与自杀型。[2]台湾学者叶萧科把从内地迁移到台湾地区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分成顺利适应型、克服困难型、陷入困境型与城堡封闭型。[3]117-138吴妨认为,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水平较低。[4]刘芝艳发现,因婚姻迁移到外省的女性生活质量不高。[5]宛敏华认为,农村女性婚姻中迁移女性在婚后缺乏对婚入地的归属感。[6]邓晓梅提出,婚姻移民在社会关系、文化方面未能融入当地生活。[7]顾青认为,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会融合可以概括为“互助型”、“传统型”、“独立型”与“依存型”。[8]
相关研究准确捕捉到了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群体内部社会融合的差异和类型,但总的来说,缺乏从经济融合、社区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等方面把握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的总体状况及其差异。为揭示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群体社会融合类型及其内部差异,本研究编制“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问卷”,在全国较大范围内选取样本调查,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的经济融合、社区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等四个维度的因子聚类进行分析,旨在把握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的主要类型及其差异。
1.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对因婚姻而迁移到配偶所在地定居的女性群体并没有统一的学术称谓。本研究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是指远嫁到异地他乡,并在婚后迁移到配偶原生家庭生活所在地并定居的农村女性群体。[8]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会融合是指迁移者到迁入地后,与迁入地社区的居民相互交往、适应、接纳、认同,并能够全面参与到迁入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中去,能在迁入地逐步稳定地生活下去并对迁入地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达到良好生活状态的持续的互动过程和结果。本文从经济融合、社区融合、文化融合、心理融合等四个维度来考察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会融合。
2.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散居在全国各地,本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办法确定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来自本研究调查访问员家乡所在地。实际接受调查的对象,婚姻迁出地涉及19个省份,婚后迁入地涉及16个省份,共1011人,实际获得1011份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960份。
3.测量工具
本研究自行编制“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背景资料,包含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婚姻基本状况、迁入地状况及对其了解、婚姻迁移的认知与困难、娘家来往与朋友情况五类,共涉及34个问题。第二部分是社会融合量表。社会融合量表具体分为经济融合、社区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个部分。量表经试测:经济融合量表提取“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与“经济信任与平等”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3,分半系数为0.811,量表信度较好;社区融合量表提取“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和“社区参与”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8,分半系数为0.911,量表的信度较好;文化融合量表提取“语言”、“饮食”与“风俗习惯”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6,分半系数为0.841,量表信度较好;心理融合量表提取“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3,分半系数为0.931,量表信度较好。量表采用七级记分法,根据被调查者社会融合水平的不同予以赋值(极不好赋值1分,很不好赋值2分,较不好赋值3分,一般赋值4分,较好赋值5分,很好赋值6分,极好赋值7分),被测者做唯一回答。
4.数据统计方法
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使用因子分析、频数描述、方差分析、K-Means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一)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聚类分析
1.经济融合的聚类分析
通过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三个因子进行分类,初始类中心点由SPSS自行确定,聚类分析的结果具体见表1。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的相对一致与均衡性看,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五个类别。
类别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5.10、3.25、5.53,并不均衡。其中,经济信任与平等、工作与经济独立均达较好水平,但夫家经济条件在一般水平之下,有待改善。
类别I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55、3.32、2.90,不均衡且水平低。其中,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均在一般水平之下,此类别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三个因子均有待大力改善。
类别II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6.53、5.36、2.85,很不均衡。其中,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均达较好水平,但工作与经济独立表现较不理想,有待大力提升。
类别IV: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53、4.33、4.97,比较均衡,均在一般水平之上,没有达到较好水平,均有待全面改善。
类别V: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5.73、5.03、5.41,表现比较均衡,均达到了较好水平。
表1 经济融合三个因子的聚类中心点
2.经济融合不同类别的样本数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5个类别的样本数具体见表2。
表2 经济融合不同类别的样本数(n=960)
3.单因素方差分析
经济融合三个因子不同类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具体见表3。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差异在5个类别中均有显著性(p<0.05)。
(二)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聚类分析
1.社区融合的聚类分析
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三个因子进行分类,初始类中心点由SPSS自行确定,聚类分析的结果具体见表4。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的相对一致性与均衡性来看,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的三个因子可以分为差异较为明显的5个类别。类别I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3.36、3.67、3.47,相对均衡,但均没有达到一般水平,表明此类别的社区融合水平有待全面大力提升。类别II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69、5.66、5.61,并不均衡,但均在一般之上。其中,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均达到较好水平;与娘家关系没有达到较好水平,有待提升。类别III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3.27、4.94、4.36,并不均衡。其中,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两个因子均未达到较高水平,有待提升;与娘家关系因子未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大力提升。类别IV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26、4.97、4.70,相对均衡,均达到一般水平,但均未达到较高水平,均有待提升。类别V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3.77、4.58、3.45,并不均衡。其中,与夫家关系达到一般水平,有待提升;与娘家关系、社区参与二个因子均未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大力提升。
表3 经济融合类别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4 社区融合三个因子的聚类中心点
2.社区融合不同类别的样本数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5个类别的样本数具体见表5。
表5 社区融合三个因子不同类别的样本数(n=960)
3.单因素方差分析
社区融合三个因子不同类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差异在5个类别中均有显著性(p<0.05)。
(三)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聚类分析
1.文化融合的聚类分析
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三个因子进行聚类,初始类中心点由SPSS自行确定,聚类分析的结果具体见表7。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三个因子可以分为差异较为明显的5个类别。
类别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5.90、4.36、5.53,并不均衡。其中,语言与风俗习惯因子均达较好水平,语言因子接近很好;饮食未达较好水平,有待提升。
类别I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5.20、3.69、3.51,较不均衡。其中,语言因子在较好水平之上;饮食与风俗习惯因子均未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大力提升。
表6 社区融合三个因子单因素方差分析
类别II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5.76、5.14、4.68,并不均衡。其中,语言与风俗习惯因子均达到较好水平;饮食因子没有达到较好水平,有待提升。
类别IV: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67、3.91、4.15,并不均衡。其中,语言与风俗习惯因子均未达到较高水平,有待改善;饮食因子没有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大力提升。
类别V: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41、2.98、3.05,很不均衡。其中,语言因子达到一般水平,有待改善;饮食与风俗习惯因子均未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大力提升。
表7 文化融合三个因子的聚类中心点
2.文化融合不同类别的样本数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5个类别的样本数具体见表8。
表8 文化融合不同类别的样本数(n=960)
3.单因素方差分析
文化融合三个因子不同类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9。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三个因子5个类别的类中心点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四)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聚类分析
1.心理融合的聚类分析
表9 文化融合三个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三个因子进行聚类,初始类中心点由SPSS自行确定,聚类分析的结果具体见表10。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可以分为差异较为明显的5个类别。
类别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3.63、3.64、3.80,相对均衡,但均未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全面大力改善。
类别I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71、3.74、3.97,水平并不均衡。其中,居留意愿与习惯因子达到一般水平,有待提升;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因子均未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大力提升。
类别III: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5.82、4.96、4.59,表明此类别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三个因子均在一般水平之上,但发展并不平衡。其中,居留意愿与习惯因子接近很好水平;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两个因子均达到一般水平,但没有达到较好水平,有待提升。
类别IV: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4.92、3.71、4.81,发展不均衡。其中,居留意愿与习惯、情感体验因子均达到一般水平,但没有达到较好水平,尚有待提升;身份认同与归属因子未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大力提升。
类别V: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分别为2.54、2.72、3.34,发展不均衡,均没有达到一般水平,有待全面大力提升。
表10 心理融合三个因子的聚类中心点
2.心理融合不同类别的样本数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5个类别的样本数具体见表11。
表11 心理融合不同类别的样本数(n=960)
3.单因素方差分析
心理融合三个因子不同类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具体见表12。结果表明类别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的类中心点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表12 心理融合三个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一)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呈现多样性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经济信任与平等、夫家经济条件、工作与经济独立三个因子呈现差异显著的五种类别。不同类别人数由少到多依次为:14.27%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三个因子很不均衡且整体水平较低,其中,经济信任与平等因子达到一般水平,夫家经济条件因子低于一般水平,工作与经济独立因子介于很不好与较不好之间;16.35%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经济融合的三个因子非常不均衡,其中,工作与经济独立因子介于很不好与较不好之间,夫家经济条件达到较高水平,经济信任与平等因子达到很好水平;18.0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经济融合的三个因子均达一般水平,处于相对均衡状态;23.1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经济融合的三个因子均达到较好水平,处于相对均衡;28.23%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三个因子相对不均衡,其中,夫家经济条件因子未达到一般水平,经济信任与平等、工作与经济独立均达到了较好水平。
(二)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呈现多样性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与娘家关系、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的三个因子呈现差异显著的五种类别。不同类别人数由少到多依次为:15.10%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三个因子相对不均衡且整体水平偏低,其中,与夫家关系因子达到一般水平,社区参与、与娘家关系因子均低于一般水平;17.9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区融合的三个因子均达到一般水平,相对均衡;20.5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三个因子整体水平较低,均未能达到一般水平;20.94%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区融合的三个因子均达到一般水平,相对均衡,其中,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因子均达到较好水平,与娘家关系因子达一般水平;25.5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区融合的三个因子相对不均衡,其中,与夫家关系、社区参与因子均达到一般水平,与娘家关系因子未达到一般水平。
(三)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呈现多样性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三个因子呈现差异显著的五种类别。不同类别人数由少到多依次为:9.06%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文化融合三个因子很不均衡且整体水平较偏低,其中,语言因子达一般水平,饮食与风俗习惯因子均低于一般水平;17.9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文化融合的三个因子相对不均衡且整体水平低,其中,语言与风俗习惯因子均达一般水平,饮食因子低于一般水平;23.0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文化融合的三个因子均达到一般水平;相对均衡,其中,语言与风俗习惯因子均达较好水平,饮食因子达一般水平;24.48%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三个因子很不均衡且整体水平偏低,其中语言因子达到较高水平,饮食与风俗习惯两个因子均低于一般水平;25.5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文化融合的三个因子均达到一般水平,相对均衡,其中,语言与饮食因子均达到较好水平,风俗习惯因子达到一般水平。
(四)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呈现多样性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情感体验三个因子呈现差异显著的五种类别。不同类别人数由少到多依次为:14.48%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心理融合的三个因子相对不均衡且整体水平很低,均未达到一般水平,其中,居留意愿与习惯、身份认同与归属感两个因子介于很不好与较不好之间,情感体验因子在较不好与一般之间;14.69%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心理融合三个因子相对均衡,均达一般水平,其中,居留意愿与习惯因子达到较高水平;20.94%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心理融合三个因子相对均衡但整体水平偏低,均未达到一般水平;22.92%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心理融合三个因子相对均衡,均达一般水平;26.98%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心理融合三个因子相对不均衡且整体水平偏低,其中,身份认同与归属感、情感体验两个因子均低于一般水平,居留意愿与习惯因子达一般水平。
[1]仰和芝.农村打工妇女异地婚嫁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6).
[2]邓智平.关于打工妹婚姻逆迁移的调查[J].南方人口,2004,(3).
[3]叶萧科.外籍与大陆配偶家庭问题与政策[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4]吴妨.当代中国城市婚姻移民的融入困境: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解析——以上海市芷江西路街道外来媳妇为例[D].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刘芝艳.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跨省婚姻研究——以皖黔鄂三村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宛敏华.中国农村跨省联姻的特征:以黄梅县Z村为例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邓晓梅.农村婚姻移民的家庭融合及对其异地适应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8]顾青.角色理论视角下的外来媳多元化社会融合及其对策研究——以上海市A区Z镇为例[D].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仰和芝,张德乾.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影响因素[J].农村经济,2014,(12).
责任编辑:张艳玲
Research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Rural Female Marital Migrants Based on Factor Clustering
YANG Hezhi,ZHANG Deqian
This study measured 1101 respondents by compiling our own scale of social integration of rural female marital migrants.The different factors of economic,community,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gration of rural female marital migrant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factor clustering.Results revealed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ocial integration.
factor analysis;rural female marital migrants;social integration;clustering
10.13277/j.cnki.jcwu.2016.05.010
2016-07-18
C913.68
A
1007-3698(2016)05-0065-07
仰和芝,女,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妇女社会工作;张德乾,男,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34300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流动进程中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社会融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RK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