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男
摘 要: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人们的艺术涵养,舒缓情绪。音乐教学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极具意义。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很多教师将声势律动这一教学方法引入了课堂教学中。文章就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声势律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简述
声势实质上就是通过不同的人体动作而产生的各类声音。声势律动教学法则是将身体律动作为乐器,从而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又称为“体态律动”[1]。初中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因而很容易便能够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呈现出不同节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效果。同时,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不断的身体律动中熟悉节奏感,获得注意力的集中,使他们的记忆力和整体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并在音乐和律动中获得情绪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也针对这一教学方法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以声势律动增强学生兴趣
与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课堂相比,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2]。且当前初中生个性飞扬,自我表现欲十分强烈,教师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节奏轻快的音乐,并展示飞翔的鸟儿、舞动裙摆的少女等图片,使学生在正式学习前,情绪便能得到充分调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做出符合节拍的动作,沉浸在音乐之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从而提起对接下来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身体律动时,对学生的节奏特点、发声特点等进行指导,使学生切身体验教师所讲解的节奏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在声势律动实践中,学生的律动美感也十分重要,教师应采用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具有美感的律动动作,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起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以声势律动培养学生听觉
音乐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对音色、音高、旋律的记忆。学生的听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音乐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力进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乐谱为基础,乐谱能够将乐曲中的音高等充分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因而,在正式训练前,要求学生能熟记乐谱。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浅唱练习,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节奏和感觉,适当地律动身体。学生亲自演唱能够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在学生逐渐熟悉这一教学模式后,教师则可以增加难度,直接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对音乐节奏、音色等更加敏感。
3.以声势律动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具有激发人内心情感、发泄心中情绪的作用,往往在欣赏一首乐曲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受其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感受音乐情感,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达到这一目的。这一教学法往往会与舞蹈结合运用,借助舞蹈的激情,带领学生迅速进入音乐情景中,从而激发出其内心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先根据音乐节奏,为学生示范简单动作,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随后要求学生一同做出动作,并向学生讲解动作要点和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能在做出动作时联想到情感,将所产生的情感表现在动作中,从而实现两者的充分结合,从内心深处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三、结语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音乐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声势律动教学法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身体的律动中,获得节奏感、音乐素养、审美水平等的提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2]钞艺娟.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声势律动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汤家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