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回到我们的怀抱

2016-11-07 16:18唐兰
教师·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剧全班同学差生

唐兰

摘 要:一个被同学完全排挤在集体之外、不受欢迎的“差生”如何真正地融入集体?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分析他们内心渴望的实质。通过肯定其优秀的行为表现、给予其职责体验、参与“换位思考”的心理剧表演等途径帮助其积极融入集体,充分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温馨。

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小新,男生,12周岁,家庭条件富裕,是家中三代单传的独子,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非常溺爱他。该生自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在接受语言类学科学习方面有障碍,具体表现为语文和英语的词语无法长时间记忆,语言表达不清、结巴、词不达意。该生很调皮,喜好和同学追赶打闹,可能也因为他的成绩差,所以在我接手教这个班时,我能够明显感觉到班里有的同学歧视他、看不起他,他是一个被同学们排挤在集体之外且不受欢迎的学生。

同时,他也很少愿意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大家都为活动精心做准备时他总会从中捣乱,所以同学们都视他为“破坏分子”而离他远远的。我感觉他就像孤立在这个班级之外的人,并不属于这个集体,更令我头痛的是他并不在乎这一切,好像早已习惯了这发生的一切。

二、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

根据我发现的上述问题,我开始仔细观察他半个多学期,我发现造成他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

小新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妈妈没有工作,就在家里带他一个人,天天接送他上学放学,甚至连家里吃什么菜也要他过目、“审批”。一直以来家里什么都依着他,什么事都不让他锻炼着做。长期下来,他的自理能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差很多。更让同学们嘲笑他的是每天都是妈妈帮他抄好当天的家庭作业。同在一个班学习,其他同学的作业都是自己完成,而他都已经12周岁了,却还要家长帮忙,同学们天天见他如此“狼狈不堪”,也不免会嘲笑和讥讽他了。

2.同学的态度

我教他语文时发现他在语言类学科的学习上有明显的接受障碍,拼音认不全,说话语句不完整,连读书都结巴。学生拿他取笑,据我了解,从一年级就是如此。久而久之,他习惯了同学们的嘲笑,甚至有时还故意弄出点“笑料”哄大家开心。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他一贯是不被人重视的对象,一贯的压抑使他在内心深处渴望被别人注意、关心,他的这些表现是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但出于他一贯的表现和成绩又不可能使他通过一种正确、积极的方法让大家认可。他只有用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吸引大家的视线,那就是通过自身来制造些笑料让大家哄堂大笑,他错误地认为那是大家对他做法的关注与肯定,所以他根本没有要改正自己这些缺点、改变这一现象的打算和决心。同学们没有把他看作集体里的一员,而他也宁可别人这样看他。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他在集体里完全孤立,我尝试过希望从他家庭的教育方式开始令其转变,这样同学们才可接受他。我曾经和他父母沟通多次,让他们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要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关心别人,但成效并不显著。经过思考我认识到,他之所以这么被同学们排挤,是因为在集体中和同学相处时,他并没有做出任何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想让他融入集体,缺少他的表现不行,缺少大家的认可也不行!

1.为学生喝彩,为学生鼓掌,初步满足其希望被认可的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需要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的需要关系如下:

自我实现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被认可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每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必须是以前一个需要得到满足为基础的。小新现在不愁吃穿、身体健康,最底两层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现在他的情况就停留于此,他“被认可的需要”长时间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满足,就不可能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对集体的爱,更不可能去给自己定既定目标和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五个层次之间不可能有独立、跨越的情况出现。问题就出在“被认可”这个需要层次上。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大家取笑他的)那种认可与肯定,这是符合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于是我打算以此作为问题解决的突破点。

小新的语言接受有障碍,但他智力的其他方面并没有问题,尤其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我发现他知道的比其他同学多。所以在课堂上,我多给他发言的机会,特别是课外知识中有关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我请他来讲给大家听。虽然他表述并不清楚与简洁,但是同学们仍旧很仔细地听着,刚开始同学们并不在意,到后来大家的眼神中甚至流露出了对他的欣赏与羡慕,每每结束时都不忘送给他一阵热烈的掌声。慢慢地,他自己发现了同学们对他的认可与肯定,这与以往那种被笑话时的“肯定”不同,这种肯定更长久、更踏实。

2.给予职责体验,为集体出力,适当采取“阳性强化”

小新在得到大家的一定认可之后,对班级的事务表现得很积极,并乐于接受老师交给他的任何一项任务。例如,他打扫卫生比原来认真许多,为了使他的这一转变得到更好的巩固,我对他进行了“阳性强化”。于是我公开在全班同学的认同下请小新负责保管我们班的电教设施。小新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同学们都纷纷对他表示肯定。

小新从自己的表现中体会到自己在为班集体出力,感到很光荣;同时同学们也时刻看到小新认真负责地为大家服务,很感谢他。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他是集体中的一员,他离不开大家,大家也离不开他了。

3.发挥心理表演剧的独特作用,强化行为

心理剧是一种集体心理辅导法,它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表演的形式对团体进行的一种辅导和教育。每个学期我们班都有自编自演心理剧的活动,并用特定的时间给同学们展示的机会。同学们非常珍惜每次表演,都认真编演,努力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利用这样的契机,我对小新和其他同学的良好行为进行“阳性强化”引导,即对学生做得对的、做得好的行为给予表扬与肯定,以达到巩固该行为的目的。

以“阳性强化”为思想指导原则,我请同学们编演有关团结同学、热爱班级的心理剧,并且鼓励小新参加,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小新的变化,也让小新明白班级活动有自己的一份,应该多多参与,从中体会乐趣。

四、成效与小结

经过我的教导和全班同学的帮助,小新现在很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也很乐于助人。他负责保管班级电教设施的工作一直都很认真。午饭过后,他每天都参加值日生打扫,抢最重的活儿干,抢最脏的活儿干,没有半句怨言。同学们将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另外,经过一次次心理剧表演,他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肯定,渐渐地他愿意在课堂上读书,从读完整的一句话到读一段话,最后能背诵一首宋词,进步很大,我们大家也为他感到真正的高兴。

由此可见,“差生”即使再差,也有被集体肯定的欲望,只要我们耐心思考,引导大家学会包容“差生”,帮助他们,他们也能够开心地融入集体,从而参与集体的各项活动,为集体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大家也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与温馨。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剧全班同学差生
你试试看
吓哭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写在马路上的口算题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