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基于中国知网1985—2014年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

2016-11-06 01:33李佳畅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译者论文

李佳畅

(韩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基于中国知网1985—2014年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

李佳畅

(韩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通过对中国知网1985—2014年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30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主题较为丰富,主要为翻译史研究、翻译家/译者研究、跨学科理论研究、翻译实践研究四大类;其研究方法多元并存,从传统的规定性研究转向描述性研究,由定性研究为主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但整体研究水平仍略显滞后,研究视野相对狭窄。今后可开展国别研究,拓宽研究文体范围,借鉴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强化研究方法训练,从而推进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回顾;展望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童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国际版权的持续引进,我国的儿童文学翻译市场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良好发展趋势。然而,与儿童文学译作的出版热度相比,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却处于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的边缘地位,造成儿童文学翻译在理论和实践发展上的严重失衡。为此,本文选取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5—2014年间有关儿童文学翻译的期刊论文作为抽样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儿童文学翻译”为主题进行检索,再经过人工筛选,排除相关度不大的论文,获得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论文572篇。针对这572篇论文,笔者运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历年发表数量、来源、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反思与建议,以期推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历年论文发表数量

统计结果显示,30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论文总体上呈现出递增趋势。按发表年份来看,具体数量分别为:1985年0篇,1986年2篇,1987年0篇,1988年1篇,1989—1990年0篇,1991年1篇,1992—1999年0篇,2000年1篇,2001年0篇,2002年1篇,2003年1篇,2004年7篇,2005年6篇,2006年20篇,2007年28篇,2008年38篇,2009年50篇,2010年46篇,2011年61篇,2012年82篇,2013年118篇,2014年109篇,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30年(1985—2014)论文发表数量曲线图

从数量上看,1985至2003年这段时期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几乎处于停滞阶段。为数不多的这几篇论文主要从译介的角度,结合译作所处的时代背景,着重从语言的层面探讨了早期儿童文学翻译呈现出的特点。2004年是相关研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明显有所突破的一年,在总共7篇论文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秦弓独撰发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系列论文4篇(其中1篇刊登于综合性社科类核心期刊),同年中国海洋大学的徐德荣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国翻译》上发表了《儿童文学翻译刍议》[1],对语体特征、儿童情趣、跨文化交际等儿童文学翻译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此后,国内外语界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力度,论文数量几乎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2006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增至20篇,其中16篇是硕士学位论文,表明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年轻研究者们开始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到了2013年,论文数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18篇。虽然2014年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依然突破了百篇大关,可见儿童文学翻译仍是翻译学研究的关注点。概而言之,30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经历了从停滞到发展,再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得益于国内儿童文学的发展以及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引进、翻译和出版。

(二)论文来源

检索结果显示,相关的572篇论文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30年(1985—2014)论文来源分布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数量216472300313比例37 76%8 22%0 35%52 45%0 52%0 17%0 52%

从论文的来源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所占比例最大,共300篇(52.45%),其次为学术期刊论文,数量为216篇(37.76%),而博士学位论文只有2篇(0.35%),国际会议论文仅有1篇(0.17%)。并且,经过笔者的进一步筛选,发现学术期刊论文中只有3篇文章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分别是徐德荣(2004)撰写的《儿童文学翻译刍议》[1],徐德荣和江建利(2014)合撰的《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的框架》[2],以及李宏顺(2014)撰写的《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3]。

以上数据表明,儿童文学翻译在近年来引起了不少年轻学者的关注,尤其深得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青睐,但是学养深厚的专家学者专研于此的为数不多,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屈指可数,整体研究水平仍亟待提高。

(三)论文研究主题

从论文的内容来看,研究主题较为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我国的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两种。张鲁艳、魏雪梅等人按不同时期梳理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进程。张鲁艳集中论述了晚清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和新时期(1976年以后)的儿童文学翻译概况,从翻译家、翻译选材和儿童观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4]。魏雪梅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归纳为“五四后时期”(1919—1949)、“建国初期”(1950—1965)、“文革期间”(1966—1976)和“改革开放至今”(1978—2012)四个阶段,总结中国特色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的特征为“起步较晚,进展稍慢,发展不平衡,未来发展空间大”,且“受社会历史政治时代背景影响明显”[5]422-423。

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状况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初、五四时期、抗战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几个阶段,以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各个时期的翻译实践。尽管不同学者的研究思路和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在特定历史时期体现出来的特点还是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清末民初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旨在引进国外先进思潮来教育儿童,多采用改译、增删等翻译方法;五四时期,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译者遵循“以儿童为本位”的翻译观,重视“儿童化”的特点,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抗战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教育性与政治性并存,发掘小英雄形象,倡导爱国精神;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交流热潮,众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不断引进中国,经典作品复译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但它们多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出现,没有后续研究,因此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此外,对某些时期如文革时期、21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仍有待学者们挖掘与整理。

(2)儿童文学翻译家/译者研究。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关注几位对引进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和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知名翻译家,如鲁迅、周作人、赵元任、巴金、茅盾、任溶溶等,着重探讨这些翻译家的身份及其翻译意识、风格和策略。例如,秦弓认为:“在承续近代脉络的现代儿童文学翻译中,鲁迅在对象选择与翻译风格上颇具个性,其儿童文学翻译不仅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创建、乃至包括翻译文学在内的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6]78张道振则指出:“周作人对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的范本。”[7]164这些研究凸显了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展现其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语境,具体研究对象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论文研究的主要翻译家/译者

研究的翻译家/译者论文数量任溶溶19鲁迅11赵元任11周作人6巴金4茅盾4

表2的数据显示,研究任溶溶及其翻译作品的论文数量最多,这与他儿童文学翻译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双重身份不无关系。具体而言,这些研究以他的多部翻译作品如《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柳林风声》《吹小号的天鹅》《小飞侠彼得·潘》等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分析,总结了其译语充满童趣、浅显易懂、生动优美的特点,肯定了任溶溶在儿童文学翻译及创作领域的重大贡献。

尽管上述研究的价值不可忽视,但是现有的儿童文学译者研究多以近现代的男性翻译家为研究对象,且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对当代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在深广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虽有部分论文涉及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当代女性译者如马爱农、马爱新姐妹及苏农等,但研究者只是从译者主体性、操纵理论等传统角度入手,重在观察译本的语言特点,并未考量译者的性别身份及时代背景等,研究视角有待拓宽。

(3)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不少中国学者在研究儿童文学翻译时采用了跨学科的视角,除了运用翻译批评(徐德荣和江建利[2]、肖洪林[8])、翻译伦理(陈琦[9]、郑敏[10])、译者主体性(付玉群[11]、胡波[12])、翻译策略(吴艳晖[13]、邓红顺[14])、翻译规范(彭婧[15]、林洁[16])等翻译学科的理论外,还尝试借鉴文艺学(张建青[17]、高洪霞[18])、美学(张鲁艳[19]、袁晓[20])、阐释学(裴慧利和李俊灵[21]、李红辉和谭云飞[22])、语言学(刘堃[23]、赵文娟[24])、认知心理学(陈路[25]、李洁[26])等其他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理论成果,从而使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多层面、跨学科的发展态势。此外,还有少数论文开始采用心理语言学、性别研究等更为新颖的研究角度,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出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刘元秀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文学语言有着不同的要求,可以将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按年龄段进行归类(0—3岁为婴幼儿期,3—6岁为儿童初期,6—11岁为儿童中期,11—20岁为青春期),然后再根据相应年龄段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等进行宏观或微观的研究[27]51。杨庆华则借鉴了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提出译者可以在女性主义批评家和女性主义作家的启发下,在选材和翻译策略方面充分发挥主体性,彰显女性主义意识,进而使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翻译摆脱边缘状态[28]18。

(4)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研究。不少研究者通过对某位译者或某个文本的具体翻译技巧和策略进行分析和归纳,从操作层面上探讨了国内儿童文学翻译实践在处理语言风格、文化意象、教育功能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从文体的选择来看,研究对象多数为小说和童话,其中不乏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60篇)、《夏洛的网》(47篇)、《柳林风声》(15篇)、《绿野仙踪》(9篇)等,也有新世纪儿童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34篇)等。只有少数学者选择了诗歌和图画书作为考察的切入点。统计显示,在抽样的572篇论文中,只有1篇论文以诗歌为研究对象,3篇论文考察了图画书的翻译,另有1篇论文着眼于电影字幕的翻译。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在我国的设立和发展,不少硕士生选择了翻译实践报告作为他们的学位论文题材,以“自译”现象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己儿童文学译作中的翻译实例,介绍了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技巧,从词汇、句法、修辞等角度剖析了儿童文学的翻译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可行性策略,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此可见,1985—2014年的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研究仍以具体作品特定翻译策略的描述和评价居多,未能在语言层面之外取得突破,而且研究文体过于单一,研究文本重复率高,自主创新的内容少之又少。儿童文学除了广为关注的小说和童话以外,还有大量的图画书、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影视文学和儿童戏剧文学等多样化体裁,相应的翻译实践能为研究带来新的视角,而这些都亟待研究者去挖掘与拓展。

(四)论文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上看,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既有旨在规范翻译行为、倡导翻译标准的规定性研究,也有从观察入手客观描述翻译现象的描述性研究。相关的研究论文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1) 不少定性研究以个案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个别译本的描述分析或是比较同一源语文本的不同译本,归纳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的标准,或采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一方面,这种个案法有着明确具体地呈现研究对象和内容、将实证分析和理论演绎相结合等优点;但另一方面,“个案研究法主要依赖研究人员对材料的解释和推论,其分析的结果也难以量化,加上研究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得出主观的结论”[29]93。

(2) 文献研究法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呈现研究主题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在抽样的572篇论文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以3篇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的文章之一为例,李宏顺梳理了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的现状,指出国外相关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研究范围广泛,角度多样化,具有跨学科的属性,而国内目前的研究仍有大量的空白点有待填补[3]69-70。

(3) 部分学者开始从共时研究的角度,研究特定时期(如晚清时期、五四时期等)的翻译活动,或是将共时研究的方法运用到了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中,有助于展现不同译本的语言特点,了解不同译者的社会结构、认知结构以及各自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等[30];还有一些研究者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译本加以对比考察,揭示社会文化背景对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风格、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影响,体现出历时研究的特点。

(4) 除了翻译学研究中惯用的定性研究以外,采用定量方法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通过收集、量化与数据分析来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语料库研究不失为一种可喜的尝试。例如,臧光亚利用自建的小型汉语原创儿童文学语料库和汉语翻译儿童文学语料库,探讨了英译汉儿童文学语言在词汇和句法层面的欧化现象,具体体现为词汇层面上高频使用虚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句法层面上频繁使用长定语[31]。郑洪波以《海的女儿》的两个中文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对比,从句长、词类、标点等方面分析了任溶溶和叶君健两位译者的风格[32]。张群星对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不仅指出语料库在分析语言共性、翻译策略、文化要素的处理、不同类别的词汇翻译、句法结构等层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提出了不少值得探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构建儿童文学翻译家语料库、开展儿童文学翻译与成人文学翻译对比研究、进行儿童文学翻译的历时和共时研究等[33]304。

三、反思与建议

对1985—2014年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572篇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论文的分析显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经历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变化历程,数量与质量都在逐步提升,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从最初的论述评价与经验总结,逐渐发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开启了跨学科的研究新视角,研究方法多元并存,从传统的规定性研究转向描述性研究,由定性研究为主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不过,现有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研究的整体层次不高,在翻译学研究中仍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

二是研究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挖掘,系统性仍不够强;

三是研究的文体和文本较为单一,选择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小说和童话,范围狭窄,个别文本成为多篇论文的研究主题,趋同性明显,缺乏创新;

四是研究方法较为简单,定量研究为数不多,尤其是语料库的应用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在今后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我国的学者可考虑从以下角度进行开拓和深化:

(1)开展国别研究。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国别研究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从事译介史研究时,可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知名作家和重要作品着手,探讨特定历史时期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接受、传播和影响。

(2)拓宽研究文体的选择范围。在中国的童书市场上,国外引进版的图画书占据着极大的比例,但是翻译质量良莠不齐。若能从学术视野考察相应的翻译现象,归纳出可操作的翻译策略,并总结不同文体的翻译规律,将有助于促进儿童文学翻译实践在中国的全面发展。

(3)借鉴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对儿童的身份认同和性别意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儿童与女性同属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经常在文学作品中处于被消声的状态,若能从女性主义视角关注儿童文学翻译,则有望打破童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让儿童在非僵化的儿童文学中感受两性平等的性别教育理念,这不仅是富有创新性的,其研究及实践成果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教育意义。

(4)强化研究方法的认识与训练。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能从本质上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信度。因此,广大研究者应重视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掌握多种研究工具和手段,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实证方法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30年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势头良好,但现有的研究水平仍略显滞后,研究视野相对狭窄,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今后可在国别研究、研究文体范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渠道、强化深度,推进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受篇幅所限,本文仅探讨在中国知网可搜索到的1985—2014年的相关论文572篇,对于30年来儿童文学翻译论著及其他研究成果未能述及,其研究结论可能有偏颇之处,只能留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1]徐德荣.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 中国翻译,2004(6):33-36.

[2]徐德荣,江建利. 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的框架[J]. 外语研究,2014(2):66-71.

[3]李宏顺. 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5):64-72.

[4]张鲁艳. 儿童文学翻译简述[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5):90-92.

[5]魏雪梅.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与反思(1919-2012)[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422-423.

[6]秦弓. 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J]. 山东社会科学,2013(4):77-89.

[7]张道振. 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现代性追求[J]. 中国儿童文化,2009(5):162-171.

[8]肖洪林. 试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读者意识[J]. 天府新论,2006(S1):242-243.

[9]陈琦. 翻译伦理参照下儿童文学翻译——以《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本为例[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103.

[10]郑敏. 对于《夏洛的网》两译本中翻译伦理模式的对比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4(36):138,140.

[11]付玉群.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汉译谈起[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61-65.

[12]胡波. 儿童文学翻译与译者主体性——以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3):100-104.

[13]吴艳晖. 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53-55.

[14]邓红顺. 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36-37,41.

[15]彭婧. 从规范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苏农译本为例[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3-156.

[16]林洁.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下的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17]张建青. 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译介学视野下的晚清儿童文学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08.

[18]高洪霞. 略论周作人早期的日本儿童文学翻译[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39,41.

[19]张鲁艳. 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2-96.

[20]袁晓.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3-135,157.

[21]裴慧利,李俊灵. 茅盾儿童文学翻译的阐释学视角研究[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3-54.

[22]李红辉,谭云飞. 阐释学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启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6-167.

[23]刘堃. 从功能对等角度浅谈儿童文学翻译[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2):96-98.

[24]赵文娟. 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62-63.

[25]陈路.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启示[D]. 南昌:南昌大学,2014.

[26]李洁. 认知视角下儿童文学中隐喻的汉译研究[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27]刘元秀. 谈谈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视角问题[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50-52.

[28]杨庆华.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彰显[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17-18.

[29]曹佩升,刘绍龙. 描写翻译研究方法论[J]. 中国外语,2011(1):90-96.

[30]穆雷. 翻译学研究方法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1]臧光亚. 基于语料库的英译汉儿童文学语言的欧化现象维探[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12):82-84.

[32]郑洪波.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语料库路径[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5):75-83.

[33]张群星. 儿童文学语料库翻译研究概述[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2):302-305.

AReviewoftheTranslationStudiesofChildren’sLiteratureinChina:AStatisticalAnalysisofResearchPapersfromCNKI(1985—2014)

LIJiacha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anshanNormalUniversity,Chaozhou521041,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papers from CNKI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for the past 30 years from 1985 to 2014,the existing research topic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including studies of translation history,translators,interdisciplinary theories,and translation practices. Using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the studies have taken a turn from the traditional prescriptive approach to a descriptive one,with the main focu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hifting to a combination of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However,the overall researches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with relatively narrow perspectives. 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studies broaden their focuses on regional study,literature styles and new perspectives such as feminist study,and enhance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methods,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hina.

children’s literature;translation studies;review;outlook

H315.9

A

2095-2074(2016)02-0052-06

2016-02-25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2014WQNCX141)

李佳畅(1983-),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译者论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