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有着许多传统教学中没有的好处,它可以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有直观性。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直观演示和及时互动,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课堂中来,从而让物理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72-01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而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有着许多传统教学中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有直观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的这些优势,让物理课堂教学变得高效。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实施多媒体教学呢?
一、动画模拟,创设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必须让学生喜欢上物理。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采用动画模拟的方法,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时(这一章主要是讲解物质的组成、质量、密度等一些概念及其测量计算),为了引出物质这个概念,我利用多媒体模拟了宇宙中星系运动,然后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活跃,于是我便接着这个话题,向学生们提问:“有没有学生对宇宙行星感兴趣,有没有人想站起来谈谈自己对它的看法?”许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自己对宇宙行星很感兴趣,会经常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在学生发言之后,我提出了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一概念,向学生们引出这一章的主要学习内容:物质的组成及其性质,成功地将学生带回到了物理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让学生燃起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从而引起对物理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只有喜欢上一个学科才会在它上面付出自己的努力,成绩才会提高更快。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用多媒体动静结合,图文交融的特点,增强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直观演示,生动形象
在物理的学习中不难发现,有的物理现象或是知识较为抽象,用语言描述不清,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用多媒体对其进行直观的演示,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从而方便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电生磁》这一节的讲解过程中,电流或者磁感线我们是看不到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电生磁的概念,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特点以及安培定则的使用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通过奥斯特的实验引出电生磁这一概念,通过对这一实验的过程进行演示,让学生们观看出现的现象,通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个实验的过程,最后得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现象。通过这个过程我让学生对电生磁这一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探索通电直导线以及通电螺旋导线周围的磁场的分布情况时,为了让学生观察更加清楚,我通过图像对其的分布特点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图像再加上我的讲解,使其对这两种情况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用多媒体对知识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演示,把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变得更加清晰,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三、聊天软件,即时互动
在教学中,学生与老师之间要多互动,了解对方的看法,这有助于教师知道学生的看法,从而制定教学方案,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教师没有大块的时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看法,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聊天软件,让学生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简单。
例如,在讲解完《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时,我告诉学生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是有什么样的看法,可以发布在网上,我会进行回复。有的学生提问了一些自己在课上不太懂的内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到底是不是一个东西?”“如何区别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在网站上进行了回复,然后将学生们提出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我将提问次数较多的问题整理出来,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进行了讲解,让学生们对其有更深一步的掌握。有的学生说了一些自己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于是我便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重新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学生会在网上提出一些建议,我会选出一些较好的建议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完善。
通过这种随时随地互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轻松愉悦,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一步一步完善物理课堂,使教学更加高效实用,让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强烈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享受物理课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东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好物理实验课[J].教育界,2013,(10).
[2]和明.多媒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6).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