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演绎润物无声

2016-11-05 12:55姜华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学习

姜华

摘 要:生本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教学中我们遵循这样的教学规律,做好预设、规划和组织工作,充分伸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智慧,推动数学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学习;自主交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61-0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位”的课堂是我们应当坚守的阵地,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应该由台前退至幕后,将学生推到舞台中央,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尽情地领悟和吸收,这样学生才学得扎实,学得透彻,教师更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做好预设,提供自主学习材料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有广泛的渠道,在他们的自主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关注学生的时候我们应当充分预见他们学习的过程,为他们可能具有的困惑提供帮助,哪怕是准备一些学习材料或者是挑起一些研究话题,都可能推动他们的领悟更深刻、更彻底。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课前笔者设计了导学单,请学生自学相关的内容,再带着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参与课堂交流。在导学材料中,笔者安排有“周三径一”的古代算法,再结合圆中的一个正六边形解释了为什么古人会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笔者再用图例告诉学生数学家刘徽创造的割圆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从而让计算出来的正多边形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足够多的时候,可以更精确地算出圆周率。笔者还将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的成就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约率”、什么是“密率”。课堂交流的时候,学生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他们将自己的认识提出来与学生交流,事实证明,多数学生在课前已经建立了“极限思想”,对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极其认同。同时在思想认同的基础上,学生很快领悟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有着丰富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上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提升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做好规划,激励学生独立思考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的学习将是积极主动的,但是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具有惰性,不愿意深入挖掘,潜心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虽然不能担当“保姆”,但是也不能对学生置之不理,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经过课堂交流,学生掌握了画圆的要点,能固定圆心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但是笔者想这样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学生的认识只能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个难题: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8米的圆,可以怎样操作?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交流,有人提出可以请生产圆规的厂家生产一个巨型圆规,很快遭到大家的质疑:“就算这个圆规生产出来,也难以操作啊,还要使用梯子画圆!”“要是要求我们画一个更大的圆,岂不是要生产更大的圆规?”还有人提出可以找一个大的圆的模型,很快连他自己也否定了这个想法。最后有人想到了用绳子的办法,固定绳子的一头,将绳子长度保持在8米,绕着中心旋转一周,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半径为8米的圆,用同样的方法,只要绳子长度足够,还能画出更多的圆。这个设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发现这种画圆法与圆规画圆的方法是一致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和交流,学生不但拓宽了数学视野,而且从根本上了解了圆,掌握了圆的特点和画圆的原理。这些收获都源于一个创新的问题,来源于课前的规划,来源于教师的“画龙点睛”。

三、做好组织,引导学生自主交流

学生在同样的学习中可能产生不一样的反应,有不同的思考和见解,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组织学生深入地交流,尤其是要将内心困惑的地方展示出来,这样彼此帮助,互相启发,才能让他们有所发现,有必要的收获。

例如,在《正比例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在例题情境中初步感知正比例关系,但是定义中的“两个相关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当学生困惑于“什么是相关的量”时,笔者立即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最简单的“路程、时间、速度”“单价、总价、数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等常见的量出发,学生逐渐将思路延伸开去,举出了不少例子,比如“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水的体积和水的重量”等等。接着笔者引导学生举出一些反例,学生想到了人的身高和人的体重、写字的数量与质量等,经过正面和反面的示范,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逐渐清晰,这对于他们深度理解正比例和之后学习反比例关系有巨大的帮助。

如果没有这样的交流,如果教师没有体会到学生内心的困惑,如果没有这些生活中的例子,那么学生的理解不可能这样入木三分,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见到集体的力量,见到交流的力量,见到学生的担当。

总之,减少教师的戏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伸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智慧,推动数学教学走向高效,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孙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王璐.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自主学习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