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淑媛
摘 要:教材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是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的重要素材。然而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待教材中仍然缺乏个性化的思考,使英语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加减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教材; 趣味;整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44-01
教材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是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的重要素材。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本本主义”,改变以教材为“圣经”的观念,根据教学的需求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加减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英语课堂的“教”与“学”。
一、减少枯燥学习,增加趣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的编写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有的老师为了紧扣教材,往往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局限于教材,不仅让教学活动显得单薄影响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枯燥单调,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时,老师结合话题带领学生展开学习活动:①斑比的四季:老师从网上下载剪辑的动画片向学生介绍了小鹿斑比的四季,动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伴着生动活泼的动画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自然无痕地引出本课的话题“Seasons”,让学生轻松融入话题氛围;②文本链接:出示Story Time板块的插图,让学生结合动画内容展开讨论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引导学生展开讨论Which season is i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hat do you do in...? 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好奇和学习热情;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文本阅读的活动,填写表格梳理文本信息,学习语言;③朗诵复述:带领学生跟读并尝试表演,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并让学生根据表格的信息进行复述。
案例中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将语言知识进行辐射,链接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使得英语课堂“减少枯燥,增加趣味”,从而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减少机械讲授,增加整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然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将教材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圣旨”,唯恐落下教材中的任何一个语言点,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中《Checkout Time》时,老师结合教材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1.Listen and point: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指一指自己的身体器官,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知识,让学生在游戏的愉悦氛围中迅速融入课堂学习;2.复习:带领学生通过“Talk show”的活动回忆Story Time板块的相关内容,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3.Show my toy:让学生扎实自己的doll,尝试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温故知新”;4.信息差活动:开展信息差活动,让学生A拿图描述,学生B根据A的描述进行填写,有效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5.画器官:老师将Fun Time的游戏融入Checkout Time的板块教学,让学生画一画,并将小组内的话进行展示,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画的“snowman”,让其他人选出相应的、自己喜欢的画。
案例中老师巧妙地将教材的板块内容进行整合和运用,有效提高了板块教学的趣味性,少了呆板机械的讲解,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透彻,语言运用的能力也更强。
三、减少照本宣科,增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要改变以往单调机械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探索,才能让学生活学语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仍然拘泥于教材上的“一对一”的对话,让英语学习失去意义。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中Grammar Time时,老师结合话题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事先老师将教室里的学生的座位进行巧妙的编排,通过座位巧妙地呈现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小镇地图;课伊始,老师带领学生认识各个街道和各个地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自然地展开话题讨论: We are at school. How do we get to the supermarket?/... 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走一走,说一说。
案例中老师通过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真实的语言体验和实践,从而让枯燥的语法项目生动、灵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将零碎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整合性,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和“学”服务,以积极的心态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研究和反思,让高效教学成为可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的发展、潜能的激发和智慧的迸发。
参考文献:
[1]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赖瑜.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曾碧锋.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价值取向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