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尧
摘 要:本文针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的有关建议和学校教学管理实践,牢牢抓住一个“活”字,提出了以“有效”为标尺,“活化”教学管理的观点,并从“活化”教学管理制度和“活化”教学管理的方法两方面具体阐述了“活化”教学管理的做法,指出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始终把“人”放在首位,把“有效”作为衡量教学管理的标尺,从而让我们的教学管理更和谐,更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教学管理;有效性;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59-02
现象一:快到每月一次的备课本检查的时间了,很多教师这几天正忙着写教案,各种埋怨声不时传来:写了几十年的备课本,还要我们写详案,有这个必要吗?真是浪费时间!写备课本不就是把去年的备课本再抄一遍吗?有什么意思!检查检查,有什么好查的,设计好的、设计不好的一个样,只要备得多,写得满就是好教案,知识含量低,检查者的水平也太差了!课备得好不一定课就上得好,朱永春老师都是不备课的,课照样上得精彩,成绩照样出众,备课完全是形式主义这一套!学校检查也就是看备课节数到了没有,备课环节全不全,至于具体的内容完全不管,况且这可是笔者的知识产权,怎么能随便给上交呢!
现象二:又到教研活动的时间了,教研组长满肚子怨气:上次领导找他谈话,怪他教研活动组织得不好,教师的出勤率这么低,很多教师都没来参加教研活动,老教师就不用说了,经常不来是常事,来了是给面子,如今新教师都懒得来听课,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一边在办公的老师们也有怨言:教研活动无非是开课听课,几十年老一套,有什么意思!上公开课都是在作秀表演,脱离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师水平,对我们教学活动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学不到什么东西!评课都是拣好听的说,怕得罪人,这样一团和气的教研,对教师的成长有什么好处!教研活动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空而无用!多年的教研活动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水平还是那样!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不了,你说的道理教师都明白,浪费时间!
所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是我们教学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笔者感觉问题的症结首先应该在我们教学管理者身上找。《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改进的方向,通过学校全体管理者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研读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我们提出了“以‘有效为标尺,‘活化教学管理”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结合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活化”教学管理制度——有效管理的保障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学常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对“制度”的建立十分重视,笔者初步统计了一下,其中提到教学管理制度有7次之多,有“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教学调研制度”“ 作业检查制度”“ 学困生的导师制度”“ 学科考试的评价分析制度”“ 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制度”“ 工作绩效评价制度”。
回顾我们过去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我们感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之间存在着要求千篇一律,表现为条条框框定得过死、执行时又过分死板,缺乏层次性和个性化,严重束缚了师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阻碍了学校教学的有效管理。
2.重视管理,轻视沟通。管理者注重制度的制定,注重制度的落实,至于在落实的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还需要有什么改进,不去过问。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执行者对制度的认同感差,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容易产生消极对待、应付检查的情况,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最后导致政令不畅通,执行不得力。
因此,笔者觉得“活化”教学管理制度是现代教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活化”教学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人化”。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趋势,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校长必须转变观念。在制度制定时,听取全体教师的建议,在充分讨论,汲取教师智慧的基础上,出台制度,彻底改变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形式化的、呆板的方式,“活化”检查制度,增强制度的认同感,因为最后制度的执行者还是教师。
现以备课制度为例进行说明:
我们的备课制度经历了由“石化”到“活化”的一个转化过程。
备课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可是,以往我们的备课检查往往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命令督查,缺少交流和指导作用,备课检查制度趋于“石化”,成了死制度,教师对制度缺乏理解,以致出现了教师的抱怨,制度的落实显得十分勉强,而且收效甚微。
首先,我们觉得应该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备课本检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指出:“备课检查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认真做好课前教学准备,自觉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也就是说,检查的目的是“引导教师”,是让教师“自觉”“为教师的自我成长而检查”“为教师更好地教而检查”,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在制度的制定上就处处把“为教师”这三个字放在核心位置。
其次,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又是如何体现“为教师”的呢?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制度。
1.形式多样化制度。上课需要有一个教案,但是,我们上课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案来进行;教案可以是写在备课本上的,也可以是写在书上的;教案可以是教案纸上的,也可以记在教师心里;教案可以是自己原创的,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然后加上自己的修改;教案可以是电子备课,也可以是纸上备课;有些老教师可以写教案简略些,有些新教师应该写得详细些……总之,教案是为了上课用的,只要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精彩,那么,形式是次要的。检查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和上课相结合,即听好课,再查教案,看看问题所在。
2.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欣赏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认为:“集体备课要以教师独立备课为前提,重在提高每位教师的独立备课能力。”为此,我们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更有个人的教学特色,更有适切性。
3.反思日常化制度。我们认为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备课的环节中增设了《教学反思》这一栏目。
4.反馈人性化制度。很多教师非常反感领导的推门听课,原因是领导是以一个管理者或者挑刺者的身份去听课的。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多和被听课者沟通,不能居高临下,以学习者、鼓励者、帮助者的身份去听课,检查是为了进步,而不是评定等级,这样的反馈,教师就容易接受。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指出:“备课检查的结果要以指导的方式及时反馈。”反馈是为了教师行为的跟进,因此,尊重教师,以商量的口吻反馈检查的结果至关重要。通过备课制度的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不但没有出现很多担心的现象,即一旦放手太多,老师会产生惰性,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相反,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研读教材和研究学生中去,教学自然更有效,学校的教学氛围更融洽。
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制度不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贵在落实。落实的关键是制度人性化,是教师公认的。
二、“活化”教学管理的方法——有效管理的路径
打仗不能强攻硬取,应讲究战略;管理也不能照搬固定模式、思路,要讲究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把仗打赢,使管理有效。
1.从“量化”到“质化”管理。我们更注重质量管理,比如检查教案时,不以格式的规范化、篇幅的长短为主要评价指标,重点看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等。
不同的教师应有个性化的教案,教学常规的检查也应该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有效。
我们的教学反思制度就是从“量化”到“质化”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但是我们的检查基本上都是立足课前预案这一层次,而且都是局限于文本的检查,而文本的检查又往往侧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往往以文字的多少论英雄。但是,我们觉得,在备课的文本之中最重要的、含金量最高的恰恰是文字一般不多的教学反思部分。为了开辟通过教师的有效备课提升专业素养的新途径,我们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课前的教案你可以条条框框地简单点,但是教后的反思必须具体,把教后反思作为教案检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专门建立了教学反思制度,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展示评比”的办法,引导教师对每一节课认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
2.从重“结果”到重“过程”。教案的实效性要通过课堂来检验,教师的教育智慧要通过课堂来展示。所以,我们变重教案检查为坚持随堂听课,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四课”:领导班子的引领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每人一节汇报课、所有教师的常态课。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认为:“备课检查要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我们面对的检查对象是静态的文本,但是备课的最终目的还是上课,所以备课的好坏最终还是反映在课堂上的。为此,我们进行了过程管理,备课本的检查除了单独进行,还结合了课堂教学调研进行,目的就是进行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以增强管理的实效性。
3.变“务实”管理为“虚实”结合。其实,要执行好常规,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素质提升。因此,要重视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开展好读书活动,激励教师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更高质量地执行常规。
为了使我们的教研活动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引导教师开辟了“个案学习的创新”和“教学问题的累积”两个教研活动的新途径。
(1)个案学习。教师每月要撰写一个有特色的教学个案,在教研组中进行交流研讨。学校教科室和行政人员每两个月对这些教学个案进行一次评比展示,并将优秀教学个案汇成专辑,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范例。
(2)教学问题的累积
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每周提出一个教学疑难问题。教研组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充分研讨,让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
总之,在研究实践《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觉得“活化”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常规有效管理的保障,“活化”教学管理的方法是实现教学常规有效管理的路径,而所有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一个字——“活”,其根本也在于一个字——“人”,衡量的标尺在于两个字——“有效”。
参考文献:
[1]郑鹏飞.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误区[J].中小学管理,2010,(1).
[2]何陈.有效的学科教学管理[J].学校管理,2009,(3).
[3]关乔红.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