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校育人机制

2016-10-29 09:33:46牛晓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8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师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牛晓琳

摘要: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培育人才指明了方向,本论文主要探析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高校育人体系,从师德层面、保障机制、培育形式及过程进行剖析,通过长期的内化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建设;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35-02

一、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重要基地

201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进行了具体部署。

高校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源头,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艰巨使命,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强调高校的主体地位,将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积极开展和推动师德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力量

高校教师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领路者,他们担负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艰巨使命,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1.教书育人,做学生知识上的引路人。高校任课教师是工作在讲台一线的人民教师,在讲台上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直接面对广大一切学生传授知识,言谈举止、字里行间,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强化课堂教育机制这个主渠道,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2.管理育人,做学生思想上的贴心人。辅导员老师是最贴近学生内心的老师,用厚德爱人,耐心细心的态度来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沟通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勇于主动解决学生思想上的“迷惑”,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流露,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3.服务育人,做学生生活上的保障者。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格健全,专业夯实,三育人是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互结合的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的联动保障机制。服务育人,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上以管教为主的理念,将人才培养的模式渗透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科研、管理、后勤等各个部门,例如后勤部门负责校园的绿化设施,而绿化项目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不止是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专职,要在学校各部门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校园育人环境。

三、建立全程共管,多方协作的运作机制

1.建立党建部门为龙头的领导机制。党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通过党委的统一领导,上下联动,才能保证工作有序稳定地开展。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有关部门和系部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和工作体制,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2.建立思政系列两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相配合的合力机制。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两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定位,即主要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两课教师通过思想理论课的系统课堂教学和授课,全面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改造、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境界。

工作在一线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引领者和实施者,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更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潜移默化无形之中会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特征,在教育方式上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传播方式更容易做到前沿性、时效性、贴近性、接地气。

两者紧密结合,从内容到实践,从课堂理论到生活贴近,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解读做到最大程度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细做牢做深入。

3.建立规范有序、和谐完善的环境机制。校园的硬件设施,人文环境体现着一个大学的历史文化和学科底蕴,育人是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不止是在课堂教室,同样校园环境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人文景观布局等校园物质文化都是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适当增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树立需要和谐的育人环境为物质载体,整洁有序、和谐先进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提供物质载体和保障。

四、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形式与内容多样,内化与践行并重

1.加强宣传,营造舆论引导氛围。第一,明确宣传重点,加强对校内传播媒介的管理和引导。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通过传播媒介,把党的路线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达给大学生,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台、大学生记者站等传播媒介加大宣传力度。第二,加强对研讨会、学术报告会、讲座、宣传栏的管理和合理使用。通过理论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党建社团协会等的舆论引导,正确的思想引航,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传播,创新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园网BBS、微博、微信平台的作用,营造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核心价值观的生根发芽凝聚力量。

2.抓好文化建设,倡导人文情怀。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让大学文化激发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必须进一步加大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高校实际,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

3.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知与行的统一,教与学的统一”,本质上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相统一,强调实践在生活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土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途径就是积极让大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校内的活动结合主题团日活动、军训、主题讨论会和辩论赛等等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校外活动主要以“三下乡”、社区服务等形式展开,组织学生参加帮扶活动、政策宣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体会服务社会的价值,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感和责任感。

4.加强示范,表彰先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挖掘模范人物,宣传榜样,树立典型,用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引领带动力量让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首先,学校的教职员工要认同和落实社会主义价值观,无论是博导教授还是青年教师,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工作干部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应该结合自己所做的工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以崇高的道德追求、过硬的学术素养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信友善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亲自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同学的榜样,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应积极引导这些同学带头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工作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在实践和工作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自身进取、严谨、健康向上的行为,带动引领更多的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语

作为工作在高校的人民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线,在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体系下,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规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育人工作是一份爱的工作,教学相长、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去实现。

我们要牢牢把握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要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从日常校园生活中发掘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契机,用一个个言传身教的点滴小事,聚少成多,生动具体,奏响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5/c_1110528066.htm.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研究——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研究员[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3]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4]刘峥,汤小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师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52:30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职业·中旬(2016年9期)2016-12-22 20:47:37
职业学校校企双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9:34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12:23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