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

2016-10-27 06:52马利军曾淑君张积家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惯用语儿童心理理解能力

马利军,曾淑君,张积家

(1.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006;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3)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

马利军1,曾淑君1,张积家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006;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3)

采用失言理解任务、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惯用语问卷测查129名小学生,揭示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水平对比喻性语言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比喻性语言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二、三、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三方面的成绩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小学儿童的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在自我意识水平和惯用语理解能力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心理理论;自我意识;惯用语;中介效应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9.015

一、研究背景

心理理论是指人们能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意图等心理状态并据此推断他人行为的能力〔1〕。Tager-Flusberg认为,心理理论包括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两个成分〔2〕。其中社会知觉属于人的知觉范畴,是一种内隐化的过程。社会认知需要在头脑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表征和推理加工,包括一阶和二阶心理理论。一阶心理理论指推断他人关于世界状态的认识和信念。二阶心理理论指推断他人对他人关于世界状态的认识和信念,即他者眼中的他者对世界的认识。

采用错误信念范式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4~5岁的儿童能够达到对一级错误信念的认知,6~7岁的儿童能够达到对二级错误信念的认知〔3〕。但是错误信念任务考察的是个体预测故事中人物关于他人对客观事件(如物体地点的转移或内容的变换)信念的理解能力,仅仅考察了个体对其他个体信念的归因,未能考察情绪的归因和意图的归因。为了更加贴近生活,揭示心理理论的本质,Baron-Cohen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儿童心理理论的任务——失言检测任务,并采用该方法对7~11岁儿童的失言检测能力进行了评定,结果发现,失言检测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4〕。王异芳和苏彦捷认为,二级错误信念与失言理解任务都是适合于学龄儿童的心理理论任务〔5〕。但是,失言理解任务考察了个体对人际互动双方心理状态的认识,而不仅仅是静止心理状态的描述。因此,与错误信念任务相比,失言理解任务同时考察了信念、情绪和意图三方面的归因,更贴近生活。

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前该领域的焦点已经转向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者尤其关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比喻性语言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推理系统对自身和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行“阅读”,并由此对他人行为作出预测和解释的社会认知能力。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表征外部世界及内部意识的符号,是理解他人及自我的内心世界的有力工具。而比喻性语言在更深的层面反映了他者的内心思维活动和意图,是人类思维深度发展的有效指标。对比喻性语言的加工能力依赖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从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看,对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聋童、智力障碍儿童及具有正常智力但语言发展存在障碍儿童等在内的众多被试的研究结果都显示,他们在一系列心理理论测试任务上的表现均与其语言能力显著相关〔6〕。王异芳等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心理理论的一部分)与语言能力显著相关,即使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相关仍然显著〔7〕。同时,丁国旺等认为,个体的表征能力通过语言不断发展,语言的功能不断增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社会认知概念系统和语言表征建构的结果〔8〕。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语言能力的习得。石毓智的“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语言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而是由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9〕。许政援也认为,认知(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儿童具有较高的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就能有较高的语言发展水平〔10〕。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在认知发展各阶段的作用,是从无到有,从不起重要作用到起主要作用。因此,自我意识对于语言的习得具有较大的影响。比喻性语言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形象化表征,超越了字面表达的加工要求,需要特殊的认知操作能力。对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表明,他们比喻性语言理解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理论和执行控制功能的水平较低〔6〕。对比喻性语言的正确理解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对其加工机制的研究为揭示人类心智的本质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本研究以惯用语作为比喻性语言的载体,研究心理理论和自我意识水平与比喻性语言理解的关系。

二、方法

(一)被试

随机抽取广州先烈东小学二、三、六年级学生140人,发放惯用语理解和自我意识问卷,共回收问卷135份,剔除有缺失值的问卷6份,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92.14%。其中二年级43人,平均年龄(7.52±0.38)岁,男26名,女17名;三年级44人,平均年龄(8.76±0.52)岁,男25名,女19名;六年级42人,平均年龄(11.53±0.63)岁,男25名,女17名。

(二)研究工具

1.失言理解任务测试

采用失言故事法,包括两个故事(改编自Baron-Cohen的实验材料)。个别施测,在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内进行,两个故事的测量在被试间平衡。失言故事任务是一种适合7~11岁儿童的心理理论任务,为儿童提供一个故事情景,随之问有关问题,测量儿童对故事情景中人物的信念,认知状态和情绪理解。呈现故事之后,要被试回答问题,其中包括4个测验问题和1个控制问题。失言故事得分即为心理理论分数。每个故事总分6分,共12分〔7〕。

2.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是Piers及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PHCSS含80项是否选择型测题,适用于8~16岁儿童。分六个分量表,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本次使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0。

3.惯用语问卷

选取40条惯用语考察小学儿童比喻性语言理解能力发展状况,材料的选取同时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与小学语文老师沟通,证实儿童均能够认识理解各词素的意义,同时对于较难的汉字标注拼音。惯用语由三个汉字组成,每个惯用语有三种答案代表三种理解程度,按理解程度从低到高分别为1、2、3分,惯用语的得分即为语言能力的分数。例如“门外汉”共有三种解释:站在门外的男人;对某事一点也不懂;不懂某项技艺的人。

(三)施测与数据分析

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先由主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帮助学生了解填写规则。施测前让学生填好基本信息。之后再逐个进行失言故事测试。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能力总体情况

小学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能力得分见表1。

表1 小学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惯用语理解得分统计情况(M±SD)

由表1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二、三、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的成绩总体上也逐渐增加,这表明,小学阶段仍是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比喻性语言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惯用语的理解,二、三年级学生的差异系数均较大,表明这两个年级学生群体理解惯用语的水平差异较大,并不趋向一致反应。

以心理理论总成绩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因素的主效应显著,F(2,123)=17.90,P<0.001,η2=0.23;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23)=2.38,P>0.05;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23)=0.35,P>0.05。由于方差齐性,采取Tukey事后检验法,发现二、三、六年级心理理论成绩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各年级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成绩的多重比较结果

以自我意识总成绩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因素的主效应显著,F(2,123)=12.89,P<0.001,η2=0.17;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23)=2.49,P>0.05;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23)=0.97,P>0.05。由于方差齐性,采取Tukey事后检验法,发现二年级与三、六年级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年级与六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以惯用语测验成绩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因素的主效应显著,F(2,123)=87.47,P<0.001,η2=0.59;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23)=0.01,P>0.05;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23)=0.17,P>0.05。由于方差不齐性,采取Dunnett's C事后检验方法,发现二年级与三年级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六年级与二、三年级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三个因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表3中的相关分析显示,心理理论与惯用语理解成绩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P<0.01。在控制了年级因素和自我意识水平因素后,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二者的偏相关系数r=0.25,P<0.01,即小学儿童心理理论水平和惯用语理解能力确实

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心理理论成绩与自我意识成绩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1,P<0.01,即使控制了年级和惯用语成绩因素后,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两者的偏相关系数r=0.31,P<0.001,表明自我意识水平和心理理论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与惯用语理解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P<0.01。但是,在控制了年级因素和心理理论成绩后,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二者的偏相关系数r=0.03,P>0.05。由此可知,排除了年级和失言理解任务的效应后,自我意识与惯用语成绩两个变量相关不显著,因此,心理理论水平可能是一个中介变量,影响自我意识水平与惯用语的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

表3 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小学儿童失言理解任务成绩(心理理论成绩)和惯用语理解成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R=0.48,测定系数R2=0.23,即“心理理论能力”可以解释“惯用语理解能力”23.0%的变异。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显著,F(1,126)=37.91,P<0.001,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

(三)心理理论和自我意识共同作用于语言理解的分析

由相关分析可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能力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关系,符合中介效应检验条件。以自我意识为自变量X,惯用语理解能力为因变量Y,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M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4。X、M和Y之间所有的回归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自我意识对惯用语理解能力的回归系数β为0.30,在引入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后,回归系数β下降为0.02,且下降后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心理理论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0.41×0.43/ 0.30=0.59。

表4 心理理论(M)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

四、讨论

(一)小学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表明,通过失言理解测试的二、三、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秀苹的研究也表明,二、四、六年级两两之间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11〕。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心理理论水平在逐渐提高。这与Baron-Cohen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即从8岁到11岁儿童逐渐发展出较高级的与实际生活更为接近的心理理论〔2〕。但是,到六年级,小学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仍在发展与完善中。高秀苹发现,小学六年级儿童不能够全部通过失言理解任务和白谎测试任务,说明儿童对失言和白谎的理解还未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11〕。本研究中,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失言理解任务中得分≥8分(总分12分)的只有16人,仅占六年级总人数的38.1%,没有儿童可以通过全部失言理解任务测试。因此,小学阶段仍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理论的发展观指出,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过程需要用毕生努力去发展。儿童在获得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后,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并未停滞,而是向着更复杂、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研究发现,各年级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王景英和盖笑松对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研究也表明,在喜、怒、哀、惧四种情感类型上儿童的移情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2〕。高秀苹也发现,二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失言理解任务上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只有四年级学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11〕。学龄期女生的心理理论水平高于男生的可能原因是女生的语言能力强于男生。女性的大脑成熟比男性早,与语言有关的皮层更早发挥作用,使得女生表现出语言优势〔13〕,从而在心理理论任务上得分较高。

通过自我意识量表的测试发现,二年级与三、六年级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年级与六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年级学生与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持平。这表明,小学儿童从二年级到三年级自我意识的发展比较迅速,三年级之后到六年级,自我意识处于平稳的发展阶段。Freeman的研究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起伏变化,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青春期后显著上升,大学毕业后又开始下降,到中年又再次回升,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平缓下降。趋势发生的时间,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14〕。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三年级之前儿童更加关注自我的发展,三年级至六年级则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其他方面上。

作为比喻性语言的一种,惯用语约定俗成、短小精悍,通过概念隐喻来表达言外之意。惯用语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意义,对其理解是比喻意义的激活。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得分呈现上升趋势〔15〕。本研究中,惯用语中的成分词素均是儿童熟悉的单字,以方便儿童通达惯用语的字面意义。结果表明,二年级与三年级小学生的惯用语理解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年级与二、三年级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个年级成绩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同时,统计结果表明二年级的正确率只有29.5%,三年级的是33.8%,六年级的是73.1%,二、三年级的正确率仅接近随机水平和稍微超出随机水平,表明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理解惯用语方面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本研究中,二、三年级学生惯用语理解差异不显著,理解能力水平较低,可能的原因是7~8岁的学生心理理论刚处于二阶心理理论的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差异不明显。另外,虽然相关分析表明心理理论和惯用语理解相关显著,但是,两者的发展并不时时具备同步性,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比喻性语言理解能力并未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暗示了两者可能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二)小学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惯用语理解的关系

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心理理论发展和惯用语理解水平的相关系数达到0.48,表明小学儿童心理理论水平与惯用语的理解能力之间存在一致性,心理理论发展对惯用语理解成绩产生影响,能够解释变异量的23.0%。比喻性语言常常是抽象思维的概括表征,是人类思维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其理解是对语言背后的概念隐喻的提取和加工。心理理论的发展恰恰是要把握他人心理状态,理解他人的思维概况,心理理论对比喻性语言理解的影响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6〕。本研究同样证实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使用或是理解比喻性语言,都需要心理理论的不断发展。

同时,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能力与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使控制了年级因素和惯用语理解成绩,偏相关系数仍然显著。这表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提高对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自我意识反映和影响着个体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心理理论的发展。同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对语言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自我意识平稳过渡,而心理理论和惯用语理解能力却得到长足的发展,表明虽然小学阶段是这三种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但是发展水平不具有同步性。

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意识水平对惯用语理解成绩和心理理论水平的估计值(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显著性;同时以自我意识和心理理论成绩作为自变量,惯用语成绩作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时,心理理论结果亦具有统计显著性。当控制了心理理论成绩后,自我意识水平对惯用语成绩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自我意识通过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对惯用语的理解产生影响,心理理论起到完全中介效应。通常,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儿童有较为丰富的自我体验,对自我有相对深刻的理解,那么他就能发展出较好的推断他人情感、信念和意图状态的能力,使得心理理论得到充分发展,而心理理论又促进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

因此,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理论、自我意识和语言的能力均会得到发展。儿童通过自我体验的积累,发展心理理论水平,并帮助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进行推理或认知,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儿童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发展抽象思维概括能力,还能反哺心理理论的发展。

〔1〕张丽锦,吴南,郑砚.不同形式的语言介入对汉语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预〔J〕.心理学报,2008,40(7):819-827.

〔2〕TAGER-FLUSBERG H.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Minds:Connections in Autism〔C〕//BARON-COHEN S,TAGER-FLUSBERG H,COHEN D J.Understanding Other Minds:Perspectives from Autism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2n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45.

〔3〕BERNSTEIN D M,ATANCE C,MELTZOFF A N,et al. Hindsight Bias and Developing Theories of Mind〔J〕.Child Development,2007,78(4):1374-1394.

〔4〕BARON-COHEN S,O'RIORDAN M,STONE V E,et al. Recognition of Faux Pas by Norm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High-Functioning Autism〔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99,29:407-418.

〔5〕王异芳,苏彦捷.7~9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和失言理解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3):15-20.

〔6〕马利军,张静宇,张积家.非直义性语言理解的神经心理机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5):121-127.

〔7〕王异芳,何曲枝,苏彦捷.2~5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及其与语言能力的关系〔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1/2):70-74.

〔8〕丁国旺,任太艳,宋正国,等.语言,语意,语言表征,心理理论:从语言获得建构理论谈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28(2):505-508.

〔9〕石毓智.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J〕.语言研究,2007,27(3):59-68.

〔10〕许政援.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4,26(4):347-353.

〔11〕高秀苹.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7-9.

〔12〕王景英,盖笑松.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3):19-22.

〔13〕黄洁.大脑的性别差异之谜〔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4(3):44-45.

〔14〕FREEMAN W H.Self as Narrative:The Place of Life History in Studying the Life Span〔M〕.Thomas M Rich&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0:1.

〔15〕NIPPOLD M A,RUDZINSKI M.Familiarity and Transparency in Idiom Explanation: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ce〔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93,36:728-737.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a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consciousness,Theory of Mind(ToM)and idioms comprehens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mong 129 pupils in Guangzhou by adapting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measure of faux pas detection and questionnaire of idioms comprehen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oM,selfconsciousness and levels of idioms comprehension of pupil are in a stable development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econd,third and sixth grade.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self-consciousness,ToM and idioms comprehension respectively.ToM plays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sciousness and idioms comprehension.

〔Key words〕Theory of Mind(ToM);self-consciousness;idioms;intermediary effect

(责任编辑杨朝霞)

Self-consciousness's Influence on Idioms Comprehension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Intermediary Effect of Theory of Mind

Ma Lijun1,Zeng Shujun1,Zhang Jijia2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3,China)

B842.1:H136.4

A

2096-2266(2016)09-0076-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40096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GD14XXXL01)

2016-05-31

马利军,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惯用语儿童心理理解能力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