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宏
(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3)
地方高校文检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以大理大学为例
赵志宏
(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3)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简称“文检课”)是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我国的文检课教学始于1984年,历经30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以学生、教师、课程、教学状况等为调查内容,通过对大理大学文检课教学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现存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探讨既适合地方高校学校实情又符合学生需求的文检课教学改革策略。
文检课;现状和问题;教学改革;地方高校;大理大学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9.018
文献检索是人们获取文献信息、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同时,文献检索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文检课是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从1984年开设至今,历经30多年的教学实践,文检课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通过查阅近10年来中国知网(CNKI)上的相关研究论文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文检课教学依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仍有相当多的高校没有真正重视文检课的开设;文检课在高校的实际课程地位偏低;多数高校没有专职的文检课教师,且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的教师其地位和待遇均不高;文检课教学工作无法融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学生普遍不认同,选修课程的学生不多;教学机构及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无专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场所,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及其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存储、获取、传递、利用等的多样化,用户服务的全球化等等,使文检课在网络与数字形态的冲击下,正经受着种种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数字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实际需求。
针对国内高校文检课教学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各抒己见”的相关理论探讨研究,其中也不乏“老生常谈”式的文检课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但总体看来,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项目研究,研究成果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效果及产生相应的影响,文检课的教学工作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文检课正面临着文献载体形态多样化、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检索智能化、读者信息需求多样化等种种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文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工作,对于积极解决以上诸多现实问题,改变文检课现状,确立文检课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其在信息素质教育中所承担的任务,让文检课成为大学教育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形式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课题组以大理大学的广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该校文检课教学工作现状为调查内容,深入大理大学2个校区、16个学院,采取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任课教师座谈等方法,着重从课程、师资、学生、教学等几方面开展调查。期间,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古城校区11个学院发放300份,下关校区5个学院发放20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问卷调查的目的,旨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文检课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到馆学生进行现场随机访谈调查200余人次,并积极利用参加学校及团委组织的学生活动、读者协会活动的时机,访谈学生100余人次,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选修课程存在的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召开任课教师座谈会1次。在此基础上,主要以问卷调查反馈的数据、信息为重要依据,同时参考座谈、访谈获得的相关信息,综合得出以下调研结果。
(一)课程情况
①课程门类开设不足。大理大学文检课教研室,现共开设有信息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图书馆·资源·服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及其利用和网络资源检索技巧等9门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课程,其中教研室开设3门,其余6门为教师个人开设,文检课课程总数仅占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总数的1%。②无全校性必修课。9门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课程中,仅有教研室开设的2门为2个二级学院联系认定的必修课,其余均为选修课。截至2016年6月,尚无由学校认定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必修课。③课程内容重复。除文检课教研室专为研究生开设的2门课程外,其余均为教师自行申报、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无论是在基础知识、检索技能等方面,均存在内容重复、系统性不强、专业性不足等问题,无法形成基于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服务。④教材内容陈旧。近10年来,文检课教研室没有紧跟形势的发展、学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文检课的建设与发展等的需要,积极编写本土教材,教师根据个人的判断、需要自行选用教材,不利于课程的体系建设。
(二)师资情况
①无专职教师。文检课教研室共有教师16人,均为兼职教师。这些人员来自办公室、流通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采编部等图书馆业务部门,既要干好各自岗位繁杂的业务工作,又要在工作之余从事教学工作,大家皆感时间、精力不济。②教学人员不足。近三年来(2013、2014、2015年),整个文检课教研室分别仅有5、4、3人从事文检课教学工作,实际参与文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数量,最高仅占31%、最低占18%。③专业人员较少。文检课教师中,图书、情报与文献学专业的教学人员仅有4人,约占总教师数的25%。④教学技能及水平有待提高。16人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6人,学士学位2人,其余人员无任何学位。其中师范类毕业4人,仅占全体教师人数的25%。科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占56%,但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功底不扎实,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等尚待提高。
(三)学生方面的情况
①选修人数少。近三年来,全校范围内每年选修文检课的学生并不多,最多时约占学生总数的3%。②学习积极性不高。选修文检课的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且积极性不高。上课期间,如教师不考勤,学生的出勤率较低。③信息意识不强。绝大多数学生对文检课并不了解,甚至认为文检课可有可无,更多的学生表示自己通过手机、电脑即可获得所需信息,无需选修文检课。选修文检课的学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混学分,这在云南省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的情况。④应付考试。无论是平时作业亦或课程结束时撰写综述,学生相互抄袭作业、依靠网络复制粘贴拼凑综述应付考试的情况比较严重。
(四)教学情况
①教学模式陈旧。9门文检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满堂灌、填鸭式、一言谈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文检课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②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课与上机实践课的比例,最高仅为4:1,最低为8:1,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占用课时较多,检索技能训练的学时严重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亟待改革。③教学效果一般。从近三年学校开展的网络评教工作来看,广大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文检课教学满意度不高,文检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一般,尚未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内容丰富的文检课教学格局。④学时少、学分低。在整个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80%的文检课为16学时,1学分,与其他教师开设的与本专业相近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相比,客观上文检课课程的学时、学分均处于劣势。
从现状调查得知,地方高校文检课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种情况既有学校、学生、教师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课程、教学、教研室等方面的客观因素。
(一)学校对文检课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不仅地方高校的学校领导、教学主管部门对文检课不够重视,甚至连广大教师及学生也对文检课存在认识方面的误区。学校、教务处对文检课这门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认识不到位,因此,对文检课教学工作的管理就不可能到位。更为严重的是,高校师生中认为文检课是图书馆的课程,不是教务处的课程的并非少数。故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积极向学校申请将文检课设为全校性必修课,但至今未得到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文检课的实际课程地位不高、作用不大,这在云南省其他高校也普遍存在类似情况。
(二)文检课缺乏必要的宣传
首先,8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开设有文检课,92%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文检课教研室所开设课程的数量,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了解文检课的基本内容,致使文检课几乎时常处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尴尬状况。其次,文检课依然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在与学校为数众多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激烈竞争中,由于文检课教师与各二级学院的教授、专家乃至普通老师相比,并不为学生所熟知,故不具备人气方面的优势。加之学时少、学分低等原因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致使文检课教学日益呈现“边缘化”〔2〕的趋势。再次,由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方面的学术讲座,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而且即便经多方联系、动员后,学生参与人数依然不多、热情也不高。以上种种,皆与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不注重宣传密切相关。
(三)广大学生信息意识不强
从调查得知,6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文检课,20%认为无所谓,仅有15%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文检课,这是学生信息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广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能既可充分利用海量的信息资源,又能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评价。加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机上网等的普及应用,致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便捷地获取一些所需的信息资源,故而大多数学生片面地认为,无需选修文检课,自己便可检索资料。因此,其学习文检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皆不高,这也是广大学生对文检课的重要性及价值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师资队伍薄弱
从文检课任课教师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文检课既无专职教师,实际参与教学工作的人员又明显较少,繁杂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及紧密的课程教学,往往导致文检课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专业人员较少、教学技能及水平不高等,是目前文检课学生满意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选修少等的客观反映。
(五)教学手段单一
从目前的文检课教学来看,教师满堂灌、填鸭式、一言谈的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的文检课教学中依然大行其道;理论知识充斥课堂、检索技能训练少得可怜,授课内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造成文检课教学既无特色又缺乏依据学生专业特点的针对性。加之,由于绝大多数文检课课时少,致使教学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知识的系统性也大打折扣。这是文检课枯燥乏味、学生极少问津的重要缘由。
(六)教研活动缺失
首先,长时间以来,文检课教研室对所开设文检课的教学管理较为松散,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目前,无论是对于课程或者是教师均无相关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其次,由于自身不重视、经费紧张等原因,文检课教研室近年来均未开展教学工作研讨活动;开课教师与未开课教师、新教师与老教师、年轻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相互的教学观摩、听课等活动则寥寥无几。再次,近三年来,文检课教研室未积极组织推荐教师参加全校性的各种教学比赛。如2013年3月教师讲课比赛、2014年10月说课比赛、2015年4月双语教学比赛、2015年10月讲课比赛等均无文检课教师参加。
(一)领导重视
首先,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应积极向学校领导、教务处呈送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图工委等上级部门下发的关于文检课的系列文件、历年制定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让学校、教务处领导对文检课、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有个清楚的认识,并努力向学校申请,千方百计引起学校领导、教学主管部门等的重视,逐步改善和提高文检课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力争将文检课从选修变为必修。其次,文检课教研室应从教师素质提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出发,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改革和完善,确立文检课在学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其在信息素质教育中所承担的任务,让文检课成为大学教育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形式,以此提升学校领导、教育管理者对文检课是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的认识,从而使文检课获得学校领导足够的重视回归正轨。
(二)加大宣传力度
文检课教学不为学生所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学生主动选择的行为,但是,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不注重宣传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现代社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效应与往昔相比日益重要。同样,文检课不但迫切需要相应的宣传,而且应当加大工作力度。
1.多种方式宣传
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可利用宣传栏、校院报、图书馆《信息导报》等传统的方式积极开展宣传;编印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及数据库资源等检索与利用指南,免费发放给学生;利用学校、二级学院、图书馆等的网站进行网络推送宣传;通过微信、QQ、MSN、E-mail、FAQ、BBS等学生热衷的方式进行宣传,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力争实现宣传工作“无孔不入”“无人不知”〔3〕。
2.多方面宣传
①宣传课程。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应积极开展文检课课程的性质、功能、重要意义,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宣传,逐步扩大文检课的影响,促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文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转变其信息观念,提高其信息素养〔3〕。②宣传任课教师。除对课程进行必要的宣传外,还应注重对任课教师的宣传。图书馆现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央财政专项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哲社、古籍整理、基地课题项目10余项,教育厅基金项目10余项,校级课题30多项。其中,由文检课教研室教师主持和完成的国家级、教育部、省级、厅级等各级项目占总数的80%,教师的科研水平、能力等在学校名列前茅,但却并未为广大学生所知。积极宣传文检课任课教师,既可提高任课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能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主动选修其所开设的文检课。③专题宣传。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应积极与二级学院、学生社团等联系,从学院、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定期或不定期地专门为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性学术讲座、专业性较强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短课、或者实用性较强的检索技能、检索技巧专题讲座等,真正实现文检课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的目的,使文检课教学更加实用和贴近学生。
3.多层次宣传
①图书馆、文检课教研室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宣传,如基于大一学生的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指南、文献检索入门等,基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中级检索知识方面的宣传,基于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方面的宣传。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宣传,如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文科专业学生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理工科学生的自然科学文献检索等方面的技能、策略、技巧的宣传,让宣传工作有的放矢。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文检课的知名度、影响力、选修率、受喜爱程度等,以免造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无端闲置和极大浪费。
(三)课程建设
为适应社会发展、信息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首先,文检课教研室应对目前所开设的9门文检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避免课程在基础知识、检索技能等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其次,教研室应对课程体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形成以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专题教育为基础的初级课程;以公共选修课为主,专业必修课为辅的中级课程;以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为主,以研究生学术研究为延伸的高级课程等多层次、多方位的课程体系。第三,高校的学生层次不同、类型繁多,有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有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有全日制学生和在职学生等,文检课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将本科生与研究生、中国学生与留学生、日制生与在职学生区分开来,形成基于不同类型学生、不同需求、不同语种的多管齐下、全方位育人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4〕。第四,文检课应紧紧抓住国家、教育部大力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机遇,积极向信息素养核心课程发展,向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发展,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发展,赢得自己应有的课程地位〔5〕。
(四)师资队伍建设
文检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网络信息检索技能,还要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目前,文检课教研室虽不乏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人员不多,师范类毕业人员较少,这是制约学校文检课教学的“瓶颈”。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加强文检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多创造机会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特别是参加全国性的文检课教师培训班,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其次,要积极鼓励教师自学或在职学习,或参加计算机及外语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再次,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名师,对兼职教师开展传、帮、带,如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或在教学组织、表达能力和教学艺术等方面“传经送宝”,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文检课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文检课的现状。
(五)教学改革
文检课教学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注重层次性、专业性、针对性,努力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提升广大学生信息素质〔6〕。
1.三转变
首先,应积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调整理论讲授与上机实践的课时比例,注重学生实际检索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充分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文检课的精髓。其次,应转变“重技术轻素养”的教学观念,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再次,应努力转变文检课在学校日益“边缘化”的尴尬状况。文检课在学校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加之,没有令人仰慕的知名专家、教授执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因此,文检课应想方设法拉近与师生的距离,提升自身的影响,不断提高文检课教学声誉,收到令人信服的教学效果。
2.三改变
首先,应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引导的教学新模式。其次,改变传统的“一言谈”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互动式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科研导入法等〔7〕,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改变考试形式,注重知识考核与创造力考核相结合,加大平时考核占课程考核的比重。
3.三结合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技能课,在教学上应坚持“理论知识讲授与上机实际操作”“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中文文献检索与外文文献检索”相结合的原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科研课题等实际需求,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检索技能,并学以致用,以此提升其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
(六)开展教学实践中心、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
首先,目前文检课教学实践主要依靠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来展开,这纯属无奈之举。一方面,文检课上机实践时,师生读者正常利用电子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另一方面,电子阅览室中普遍并无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设备,不利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当场练习。加之,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老化日益严重、网速较慢、座席有限,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教学的节奏,在频繁的死机、漫长的等待中,容易让上课的学生热情迅减、耐性尽失。因此,应积极向学校申请建设专门的文检课教学实践中心,以利于文检课上机实践、检索技能训练等的开展。其次,文检课教研室应对现有教师资源进行整合,避免单打独斗,逐步建立教学团队,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以便更好地开展文检课教学工作。再次,文检课教研室应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下大力气抓好文检课的教学质量、水平,并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扩大自身的影响,提升地方高校文检课的地位〔8〕。
〔1〕刘湘萍.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2-5.
〔2〕谢礼妹.知识服务理念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14(6):62-66.
〔3〕赵志宏.基于网络的图书馆读者心理健康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3):139-141.
〔4〕陈艳.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108-109.
〔5〕李燕,陈文.多维度立体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0):103-106.
〔6〕叶小娇,贺俊英.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文检课教学方法:以药学本科生的文检课教学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32(3):78-81.
〔7〕周秀会.从信息素质教育看文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74-78.
〔8〕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95-101.
〔Abstract〕Document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Course(simply called"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is a foundation course opened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hina,which is clearly defin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started from 1984 in China,after 30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still not optimistic.Taking students,teachers,course,teaching status as the survey objects,this article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Teaching in Dali University,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which to fit for local universiti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Key words〕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tatus quo and problems;teaching reform;local universities;Dali University
(责任编辑杨朝霞)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of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Dal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Zhihong
(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G642:G252.7
A
2096-2266(2016)09-0092-06
大理大学第五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V-90)
2016-05-27
2016-07-22
赵志宏,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