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孤独症儿童的融合式教育

2016-10-25 03:32林婕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孤独症融合教育特殊教育

林婕

摘 要:孤独症是少儿的一种全面发展障碍。孤独症儿童沟通交往能力较差,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特殊群体。为了促进他们有效康复,尽快融入社会,应当采取融合式教育的模式,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集体意识等。

关键词:孤独症;融合教育;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83-01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全面广泛性发育障碍。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孤独症被医学界所广泛关注。截止目前,孤独症已经成为我国少年儿童群体中的一种高发性疾病,严重影响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身心自由发展。

目前的医学研究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因素是复杂而多样化的,包括遗传因素、感染与免疫因素、孕期理化因子刺激等等。孤独症一般多发于少年儿童,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的症状较男孩更为严重。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沟通交往能力严重不足,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群体应当被全社会广泛关注。

一、孤独症儿童的临床表现

一般认为,孤独症儿童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和兴趣狭隘等几种形式。

1.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患儿的质的缺陷。在婴儿阶段,孤独症患儿回避与家人的目光接触,对于外部声音等缺乏兴趣和好奇,不愿意与他人贴近。在幼儿时期,孤独症患儿依然回避目光接触,对于父母不产生依恋感,对于呼唤则经常没有回应。在与同年龄段幼儿交往过程中,不能够正常建立伙伴关系,不能够分享快乐。到学龄阶段,虽然上述症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但是依然缺乏与人主动沟通交流的兴趣。部分患儿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方面存在方式方法问题。成年以后,患儿依然存在着社会沟通交往的障碍,甚至会影响婚姻和家庭。

2.交流障碍。孤独症患儿的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非语言交流障碍,患儿经常会用喊叫或者哭闹表达不舒服的感觉,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也不会用点头、摇头等基本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二是语言交流障碍。患儿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语言理解能力严重受影响、语言能力发育迟缓或不具备语言能力、言语形式及内容存在异常、语言运用能力严重不足等等。

3.兴趣狭隘及刻板性重复。患儿对于儿童普遍喜爱的一般性玩具缺乏足够的兴趣,但是却会对一些不经常作为玩具的物品感到浓厚的兴趣,例如对于车轮、瓶盖等可旋转物体兴趣较为浓厚。此外,还有部分患儿对于一些非生命体的物品具有浓厚的依赖感。除了上述症状以外,部分患儿的行为方式还经常存在刻板重复的现象,例如经常用同一种动作做一件事情、经常要求物品摆放在同一地方、长时间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等,还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在孤独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其中全面实施融合性教育更是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认可。

二、融合式教育的主要特点

融合式教育是指将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与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放在相同的环境之中接受教育。融合式教育通过将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平等受教,充分体现出“人权、平等”的思想,能够让特殊教育的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

1.融合式教育强调残健融合。“残健融合”是融合式教育所倡导的主要理论。在融合式教育中,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的学生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的區别。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认识,融合式教育才能够将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共同置于同样的环境之下接受教育,最终实现融合和共同发展。

2.融合式教育倡导因材施教。虽然融合式教育强调将健全学生与残疾学生置于相同的环境下共同学习和成长,并承认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平等的,但是在具体教育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坚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是对于残疾学生要采取适当的特殊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确保融合式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3.融合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共同发展。在融合式教育之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的共同发展。这种共同发展模式是基于两种类型学生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绝非是残疾学生要复制和照搬健全学生的发展模式。当然,融合式教育也并非强调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要发展到同一个水平和层面之上,而是强调不同群体之间都能够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之内做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共同发展”所强调的重点是两个不同群体之间在发展态势上的趋同,而并非发展速度、发展目标的完全相同。

三、如何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融合式教育水平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孤独症儿童所接受的都是特殊教育,为这部分学生单独建校,单独接受教育,在本质上属于“隔离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但是缺点就在于将孤独症儿童割裂于社会之外,更加难以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融合式教育水平,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在孤独症儿童之间实施融合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在孤独症儿童之间实施融合教育,就是要采取小组式教学方法,在感统训练的过程中,将两个或多个患儿编入一个小组之中,由训练师统一带领进行训练和游戏,通过训练和游戏提高认知能力,并将其逐步应用到语言表达等环节之中。通过小组教学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配合意识,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2.在孤独症患儿与智障患儿之间实施融合式教育。这种融合式教育就是要孤独症患儿在智障儿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这种融合式教育要求除个别训练时间外,孤独症患儿始终与智障儿共同学习生活。由于智障儿思想较为单纯,孤独症患儿不易受到歧视,有利于其康复训练。教师要及时进行行为矫正,确保教育效果。

3.在孤独症患儿与普遍儿童之间实施融合教育。这种融合式教育就是要求孤独症患儿在普遍儿童班级进行随班就读或参与活动。这种教育模式适合于智力水平接近普通儿童的患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要加强对普通儿童的教育,让他们自觉接纳孤独症儿童,让孤独症患儿全面接受训练,提高沟通能力,杜绝不良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王国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2007

猜你喜欢
孤独症融合教育特殊教育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