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初探

2016-10-25 03:32赵枫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美术教育

赵枫

摘 要: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积极的力量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幸福,与美术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在对积极心理学、美术教育、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认识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美术教育;儿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74-01

美术教育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特征的正确认识之上,展现其自由的想象力,培养审美情感和积极的人格,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将会培养儿童积极的价值取向,获得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

积极心理学将人类的优秀品质作为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主要研究人类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以培养人的积极个性特征、创新能力、价值观和身心健康为目的。积极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往往不是取决于问题本身,而是在面对问题时作的积极的解释或回应,问题本身只是给人的优秀品质和潜力提供了展现的机会。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在面对问题时用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来塑造自己的优秀品质,从而帮助他人追求幸福的价值追求。

二、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美术把视觉作为语言作为思想感情交流的艺术。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门具有教育价值的学科,除了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还能通过视觉与情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审美和道德教育。儿童心理健康与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儿童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人格品质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此外,在开发儿童的潜能方面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以美术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心情自由绘画为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绘画中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学生的表现内容,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在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同表现手法的美术是表达情绪的手段,学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有了倾诉的对象,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的优势,促进了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称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中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能用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小学美术的教育内容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如创新能力、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通过美术学习和美术活动可以把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以此为手段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美术教育蕴含积极性的原则

积极心理学中包含积极的人生观、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关注人性的积极方面、积极的方式解释问题。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艺术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积极情感。在美术課中,美术教师采用音乐、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儿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儿童的家庭环境不同,心理特征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心理有障碍儿童等的心理偏差较大。美术教师应对这类学生给予较多的情感呵护,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美术技能和内容,利用美术心理疗法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疏导,缓解他们的社会压力,引导其朝着健全人格的方向步步迈进。比如美术课堂中有的儿童性格内向沉闷,时常在自我世界中陷入愤懑,在其作品中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宣泄,美术教师也可以运用专业技能引导儿童从美术作品中主动发展自身的知觉,以友好、温暖的方式淡化以我为中心的潜意识,把画与其他同学分享,让周围的同学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

2.美术教育传递的审美情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必须有三种心理结构——认知、伦理、审美。①审美情感既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美术教育的终极本体是人,是儿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于自身素质建设的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参与文化的传递与交流。美术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向儿童提供基本的美术技能外,有助于儿童对美的感知和描绘美的形象。审美情感的培养又有助于儿童强化学习动机,促进智能、道德情操、身心健康、人际和谐等全面发展。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根据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选择美术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儿童,让他们形象地、直观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美,不拘泥于作者的原有意图,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对话形成儿童自己的理解,让儿童从美的感知中体验世界。

3.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幸福感

美术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发儿童大脑发育和潜能发挥,这为提高儿童幸福感奠定了基础。在心理发展方面,美术教育注重快乐和功能相统一,这使儿童具备获得幸福感的能力。美术教育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思维的培养,为儿童获得幸福感提供有力的动机。此外美术教育促进了儿童自我表现的能力,符合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利用各种方式认识世界的特征,为儿童获得幸福感提供保障。儿童拥有了幸福感,心理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就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例如在美术课堂中回归儿童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带领儿童观察四季的变化,描绘四季的色彩,提供树叶、花朵、卵石等天然素材,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

注释

①赵丹.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PATTY O'GRADY著(美),任俊译.积极心理学走进小学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谢利苹著.积极心理学 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

[3]曼德维尔著(加).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4]积极心理学与教师职业幸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5]芮达.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的积极干预[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美术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