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2016-10-25 16:42孙圣音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孙圣音,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在读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网民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多。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时也受到了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网民的主力军,他们的网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主客观两方面原因的分析,点明了网络成瘾的巨大危害,并就当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瘾防治问题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以期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24-02

在互联网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网络已逐渐成为大部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网络文化也以惊人的速度向人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渗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CNNIC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从年龄分布来说,19-24岁的网民占比最大,为48.1%。从以上数据可知,大学生是我国青少年网民的主力军,他们在接受新兴的网络文化同时,却也有一部分因过于沉迷于网络而产生了网络成瘾综合征。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即为病态的、强迫性的互联网使用现象,人们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沉迷和上瘾,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以及伴随生理性不适就可称之为网络成瘾。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如何在高校中灵活而又有效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帮助那些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也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焦点与难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危害

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

马克思主义将事物的形成概括为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也可据此分为主观、客观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即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与社会生活环境两种。

首先,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与隐匿性的特征,而这两点正好符合大学生逃避现实社会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来说,在网上没有现实中所有的约束和规范,大学生并不必承担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责任,因此网络的这种特性往往能使大学生将隐藏在潜意识层面的种种不被现实社会所允许的需求得到了释放,从而成为一些深受重负的大学生的“心灵避难所”,从而自然而然的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心理。

其次,学校与家庭等社会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也促使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而大学也不像初、高中那样管理严格,在经历高强度的高中学习后,宽松的大学环境也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一大诱因。而一些家庭中,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有形的物质实体支持,却忽视了孩子的无形的精神支持,也促使了大学生寻求网络以释放压力,宣泄情绪,从而逐渐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感。

(2)主观因素

大学生网瘾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人格因素。

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交往、恋爱、学业等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心理需求的缺失。而网络因其自身的特点却能够提供大学生比现实世界更多的满足条件。现实生活中越失败,就越想要上网逃避,从而促使其网络上瘾。而除了满足心理需求之外,大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也是促成网络心理障碍的诱因。在结束了紧张的高中学习之后,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会因一时没有建立新的奋斗目标而处于“心理断乳期”,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心态,无法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容易出现借助沉溺于网络从而逃避现实的行为。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以及家庭的各种压力,如学业、就业、考研等,而网络无疑为大学生暂时逃避压力提供了一条捷径。

2.网瘾的严重危害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阻碍了其自身的全面健康成长,也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危害。

首先,大学生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与长能力的关键时期,长期的网络成瘾,会使上网时间的不断加长,这一方面会使大学生产生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不良生理状况,影响大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易造成大学生注意力、情感能力与情绪表达能力的退化,使其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使大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

其次,大学生网络成瘾还不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瘾既带一个“瘾”字,就说明一旦沾染上就无法自拔,而沾染上的人更会为了满足私欲不顾社会伦理道德犯下错误。随着网瘾人群的不断扩大,在家庭中,由于劝说而导致网瘾患者自杀、自残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为了上网而偷窃家人财物、危害家人人身安全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由于大学管理方式的特殊性,因网瘾而逃脱老师管教、逃离学习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给周围同学和老师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中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而在社会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偷窃、抢劫、诈骗的诱因都是由于网瘾,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70%的青少年犯罪是受网络影响而诱发犯罪的。大学生身患网瘾,不仅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可能进一步威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很多研究者就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对策。而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提供可行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价值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以人为本,而这也是大学生网瘾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不能一位在教育中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同时更要强调受教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主客体双方的良性互动。教育者在其中可以采用讨论、引导、启发等方法,与大学生平等交流,相互磋商,以实现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平等地位;要采用大学生感兴趣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网瘾防治中来;还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并充分发挥优秀大学生的榜样作用。

2.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实效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缺陷就是教育内容的陈旧与乏味,无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大学生网瘾是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要做好网瘾防治的工作,就需要教育者适时提炼出新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富有时代性和发展性。首先,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是一切的基础,教育者需结合网络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才能帮助其合理规划人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而增强大学生对于网瘾的免疫力;其次,教育者需要向大学生传播网络相应的网络法规制度观念,并有意识引导加强大学生自身的自我防范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学会更加规范、健康的使用网络;再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摒弃虚拟世界,面对现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3.创新教育方法,实现科学性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播教育内容的手段,与教育的实效性息息相关。在大学生网瘾防治中,灵活多样地采用教育方法和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信息时代新形势下提出的要求。首先,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广阔性、便利性等特点“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当今各种网络实用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大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其次,教育手段想要不断推陈出新,就需兼容并蓄,不断吸纳其他学科(如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方法,从而实现学科的整合,多管齐下,共同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再次,网瘾防治工作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与心理承受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4.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提供外部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既受环境的影响,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能动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应提高对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经常与他们沟通,对子女的上网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让子女能够认清有利信息和不良信息。其次,要创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瘾危害的宣传,防微杜渐,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瘾困扰。再次,要创设绿色的网络环境。政府要建立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制度与法规建设,并鼓励软件设计人员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健康、情节生动的游戏产品。这样三管齐下,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给大学生网瘾的防治营造良好环境。

总之,挽救网瘾大学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要增强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实效性、科学性,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导向,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合力防治大学生网瘾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志凯.大学生网瘾防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2]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08.

[4]田园.新知识·新信息[J].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学,2006(4):90.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