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琴
摘 要:针对现行教材的编写特点,从课堂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的实践。通过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三仿”(即仿内容、仿结构、仿体裁)“三新”(即立意新、内容新、结构新)的训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模仿;创新;写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写作教学应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低段作为写话的起始年段,怎么教才行之有效呢?笔者针对人教版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进行了仿写的实践尝试。
一、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看,仿写的点也各不相同。
(一)仿内容
学生习作多半喜欢无病呻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习作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写什么”一直是个难题。低年级课本图文并茂,许多课文形象、生动,是绝好的说话、写话材料。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挑选那些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的阅读材料进行写话训练。如,在教学二下《找春天》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
师(声情并茂地):同学们,春悄悄地,悄悄地来了,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一个春的使者,遇见一个春的精灵。瞧,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早开的野花……多么生动的比喻啊,小朋友们,你们也能学着说一说吗?
生1: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那是春姑娘的发夹吧?
生2:绿绿的小草从地下钻出来,短短的,那是春姑娘的挺直的鼻梁吧?
生3: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那是春姑娘飘起的长发吧?
……
给学生一个范例,学生就能写出“美丽的”内容。可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内容的仿写,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仿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框架。一篇文章,它总有自己的风格,或是并列式,或是总分式,或是……只有让学生分析掌握文章的结构,才能写好文章。因此,在仿写篇章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仿写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文章的基本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写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仿写训练,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低段课文文字不多,内容比较单一,结构也比较清晰,这就为我们的结构模仿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结构意识,给学生一个结构的示范,让学生逐渐感受篇章的布局美。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四季》一文时,由于这是一篇儿歌形式的文章。内容简洁明快,结构也清晰明了。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一个框架式的结构图:
,
他 说:
我就是 天。
这样,就把文章的结构清晰地呈现给了学生,有了范例,学生作起文章来就有条可依,那仿写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半了。这样结构的文章,在低段的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价值点,为学生的仿写提供范例。
(三)仿体裁
体裁是作文的“窗”。合理应用体裁会给文章增添亮彩。如何让这扇“窗”成为一扇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呢?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裁的选择上要恰到好处。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体裁作品的不同魅力,从而让学生学会仿写不同体裁的作品。如,在教学《丑小鸭》时,我让学生了解童话作品是可以采用拟人化的语气来写;在教学《四季的脚步》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诗歌是可以采用并列式的几段来串写的;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写景文章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在不同体裁的阅读中,学生慢慢地接触并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写法,进而仿之。
二、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仿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创作。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观察、思考的角度会不同。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仿写中发挥个性,学会创新。这样就能让我们的习作教学摆脱“千篇一律”的尴尬,绽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精彩。
(一)立意新
一篇文章,立意新,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大量的仿写材料中寻求新的立意点呢?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只有引导学生在平时作文时多多思考,从不同方面去解读文本,定会有所收获。
如,在教学《风娃娃》一文后,我让学生仿写一篇文章。于是我就问:“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仿写课文,你会写风娃娃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要写他做了哪些坏事?”有的说:“我要写他做了哪些好事?”……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我知道,他们都真正地读到“书”里出不来了。于是我引导他们说:“孩子们,我们知道风娃娃做错事是因为他好心做了坏事,我们知道他是十分喜爱帮助别人的。那风娃娃还有哪些特点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来大胆说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有了灵感:“我觉得风娃娃是十分淘气的。我可以写写他怎么淘气。”“我觉得风娃娃是十分可爱的,他会帮妈妈做很多事。”“我觉得风娃娃是很可怜的,他那么小就得离开妈妈自己去生活。”……就这样,学生从单一的立意走向多元的立意,这其间迸发出了许多非常独特的立意。
我想,只要我们略加引导,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文章的立意上是会独具匠心,别树一帜的,这样才能使作文熠熠夺目。
(二)内容新
内容是文章的“核”。核只有厚实,才显得丰富。一篇简单的文章,一件平常的事情,一句普通的话语,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仿写的材料。但是,如何让这些材料变得更加新颖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激起丰富的联想。
如,在教学《假如》一文后,笔者让学生仿写一篇文章。没想到学生交上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全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可以想象学生选取的材料也大同小异,其结果必是毫无新意可言。在讲评课上,笔者在黑板上出示了“假如 ”学生纷纷发表高见,精彩纷呈的题目一一展现:“假如我有一百元。” “假如我已经长大。” “假如我是机器猫。”“假如我有两双眼睛。”“假如我是老师。”……这时,我把这些题目进行了分类,然后告诉他们,在仿写一篇文章时,不一定要仿写一样的内容,有时也可以仿写不同的,只要你从不同角度出发,就可以找到许多与众不同的内容。这样你的文章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会显得更加新颖。
(三)形式新
仿写文章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立意和内容上创新,在形式上也是可以创新的。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我让学生仿写课文,写一篇《秋雨的色彩》。这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能不能把文章写成一首诗歌啊?”我一听,欣喜万分,趁机引导学生:“其实有些文章,它虽然是诗歌,我们也可以把它写成像课文一样的散文,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用童话的形式來写。只要你肯动脑,我想一定可以想出许多的办法来。不信我们今天就来试试。”在我鼓励下,学生纷纷出谋划策,不一会儿,一个个构思在他们的脑中形成了……
有一个学生在仿写中巧妙地把文章写成了儿歌:
秋雨是什么颜色的?/秋雨一下,就把草地染黄了?秋雨是黄色的吗?/秋雨一下,就把枫叶点红了?秋雨是红色的吗?/秋雨一下,就把天空洗蓝了,秋雨是蓝色的吗?/哦,秋雨,请你告诉我,你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在仿写时进行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虽然,在低段作文教学中,我曾经遭受过“山穷水尽”的迷茫,但是我相信只要潜心钻研,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仿写的范例,让学生缘文思仿,仿中创新。在那“柳暗花明”处定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壮观,“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精彩。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