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9-61页“一起来分类”。
【教材分析】
“一起来分类”是“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整理房间”是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而本课时是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3.进行有目的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难点:1.理解分类标准(有几种分类的方法)与分成几类的区别。
2.感受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学科书籍、练习册、作业本,一些分类的图片(动物、人物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来来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片,你更喜欢哪张图片呢?为什么?
生:第二张,因为整齐。
师总结:第一张图片中的文具用品摆放得杂乱无章,既不美观又不能快速地找到想要的物品。而在第二张图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物品的摆放情况,摆放整齐而且分类明确。
通过这两幅图的比较,我们更喜欢第二张的摆放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板书课题:“一起来分类”)。
二、实践操作
师:淘气和笑笑都从书包里拿出了自己的四本书:语文书,数学书,语文练习册,数学练习册。在课前准备中,任老师让大家在桌子上也放了这四本书,现在你们能试着帮助淘气和笑笑把这些书分成两类吗?先用自己的书试试吧。
(学生自主探究,再进行汇报,教师巡视)
师:可以按用途(大小)分,分成两类:(1)语文书,数学书。(2)语文练习册,数学练习册。也可以按科目分,分成两类:(1)语文书,语文练习册。(2)数学书,数学练习册。
师:为什么同样的物品,会分出不同的结果呢?
生可能会答:因为分的类不一样。
师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可能也不同。因此我们在表达分类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两点:(1)按什么分;(2)分成幾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最常见的书本进行分类学习,学生容易理解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有可能不同的意思。)
1.分动物
师:一共有几只动物?分别是什么?
生:一共有7只动物,分别是:大雁,金鱼,虾,燕子,兔子,熊猫,小山羊。
师:根据要求进行分类。
生1:天上飞的有:大雁,燕子。
生2:地上跑的有:兔子,熊猫,小山羊。
生3:水里游的有:金鱼,虾。
(设计意图:没有直接让学生分类,而是先给学生分好类让学生按要求填,是希望给学生一个模版进行模仿学习)
2.分人物
师:黑板上是咱们班最近表现好的九位同学,大家要向他们学习。今天,我们就用他们的照片进行分类,同学们先与同桌讨论,一会我叫同学回答。
生1:按男生女生分,分成两类。
生2:按有没有戴眼镜分,分成两类。
生3:按有没有扎辫子分,分成两类。
……
(设计意图:(1)把班上表现好的这九位同学的照片放到课件中,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2)自己动手在黑板上对这九位同学的照片进行分类,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法分类并向大家讲明自己的理由。开放题,有道理即可。)
3.分图形
师:请将准备好的图形拿出来,将它们摆到桌子上进行分类。我叫同学上黑板分类。
生1:按颜色分,可以分成黄色、蓝色、绿色三类。
生2:按形状分,可以分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类。
师总结:同学们分得非常棒,不仅颜色分得特别好,形状也了解得很清楚。接下来,我们练一练生活中的分类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动物,人物再到数学中的图形都可以进行分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三、巩固深化
(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1.分一分,涂一涂。
师:请你把下面两幅图中同类的物品涂上相同的颜色,先想想我们要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2.算一算,在得数相同的算式上涂上相同的颜色。
师:先计算,再涂色。注意计算要细心。
(设计意图:一道生活分类题,一道数学计算分类题,在练习中再次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自己用心去找找,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类吧。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1.按什么分2.分成几类
【教后反思】
整节课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如:在分动物、人物以及图形的环节,我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并稍加修改,板演这几个环节时,我把书中的图制作出来,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对自己的书本进行分类,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这一节课上下来,虽然有瑕疵但整体比较满意,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铺垫下,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