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绿色蝈蝈》一文写的是作者喂养、观察绿色蝈蝈的过程。
因为是翻译的作品,在理解文章时难免会出现阅读习惯不同而引起的理解偏差,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这种偏差,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进一步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从文章中挑选了四个句子,作为理解文章、了解绿色蝈蝈特征的抓手。
【文句一】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本句中有两个“这”,第一个指“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而对第二个“这”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对于第二个“这”字,一般认为指代“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其余的”则被认为是“大自然中其他的声音”。从文章第二、三段看,这种理解欠妥当。
首先,第二段中写道:“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的哀号。”句中“短促而尖锐的叫声”是蝉被绿色蝈蝈捉住时发出的声响。
其次,从第三段来看,绿色蝈蝈叫声的特点应是“像滑轮的响声”“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声音不强”“微弱”“非常柔和”。
再次,从第三段结尾看,“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这句话中表明,蝉的声音比绿色蝈蝈的声音更响亮,更吸引人的注意。
综上,在讲述夜晚绿色蝈蝈捕蝉的背景下,说明对象绿色蝈蝈的声音细微柔和低弱,而蝉受到攻击时的叫声应是尖锐而急促的。因此,句一中第二个“这”字应指代蝈蝈的叫声,而“其余的”是“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是蝉的“伴唱”。
通过对文句一的解读,我们明确了说明对象绿色蝈蝈的声音特征。
【文句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本句中“这种”即指代“在六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一句中“关在我金属网罩里的雌雄蝈蝈”。
这便是绿色蝈蝈的外形特征了。加上第五段“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一句,说明对象绿色蝈蝈的外形特征就更为准确和全面了。
【文句三】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
文句中“这种”指代“嫩树枝里的糖浆甜汁”。由此句回溯第六段“这道菜”指“蝉”,“这是个好部位”指“蝉的肚子”,“这个部位”指“蝉的肚子”。因为蝉的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因而受到绿色蝈蝈的青睐。
这是绿色蝈蝈食性中最重要的一点。文中还提到“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中“这些”指代很甜的水果;还有“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中“这一切”指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中“这”是指蝈蝈“同类相食”,这些都是蝈蝈食性的体现。“吃一点儿青草”在文中一笔带过。
对蝈蝈食性的观察和记录,作者颇费苦心,字里行间也能见到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文句四】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句中“这样”指当我给笼子里扔一片梨后,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似乎蝈蝈也有了人性,从原先的妒忌变得宽容了。这自然与段首的“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事物有点敌对行为而已”相照应,写出了绿色蝈蝈的习性特点。
正如法布尔所说:“接受我们质询的并不是动物本身,却恰恰是我们自己的眼光;要知道,我们的眼光总是喜欢做出对我们既定看法有利的回应。”而当我们用一种质询的眼光来阅读本文的时候,又不免对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心生敬意。那该是多少个日夜的观察和积累才有如此精准而生动的表达呢!或许,我们的学习也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梁洪涛.《绿色蝈蝈》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2008(Z5).
[2]任明新.人文性掩盖下的血腥与残忍:评《绿色蝈蝈》中对绿色蝈蝈生活习性的描写[J].语文教学通讯,2007(3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