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16-10-21 05:38陈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有效策略高中物理

陈艳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培养;发散性思维;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39-02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手段单一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难以得到快速发展,最终造成物理教学成效一直处于较低状态。而将发散性思维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活动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提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高中物理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借助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多角度思考教学法,是指在高中物理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就具体的物理题目进行多思路多角度分析与探究,并逐渐将"一题多变"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从而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进而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宽度,最终快速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与《力学》有关的内容时,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题目"把质量同为M的金属与木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从静止开始同时以相同的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过一段时间t1后切断细线,将金属与木块分开,那么再经过一段时间t2后木块开始下沉时,金属的下沉速度为多少?"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分析问题。实际上,学生不仅可用牛顿运动规律解答题目,而且还可用动量定理解答问题,并且还可用动能定理解答出问题答案。再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高二上册《恒定电流》中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相关的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就可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题目"在电阻R1(10欧)、电阻R2(45欧)、电阻R3(45欧)及电阻R4(90欧)并联后构成的电路中总电阻是多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运用定式思维法解决问题,列出算式1/R总=1/R1+1/R2+1/R3+1/R4。为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题目中的R3与R2分别转变成两个并联的90欧电阻,把R1转变成9个并联在一起的90欧电阻,从而用等效交换的方式很容易就得出答案R总=R4/14。

2.借助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材中的所有概念、定理、公式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而来的。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借助物理探究性实验,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亲自参与物理实践,进而为他们创造出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最终使得他们在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水平。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依照具体的探究内容恰当选择实验仪器、科学设计实验流程与实验方案,以保证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思维上的发展。比如,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设置如下几个实验题目:①如何用实验室中的称测量出椰子的容积。②实验室中有很多阻值分别为4欧和6欧的电阻,而有个实验需要用到阻值为17欧的电阻,那么该如何组合现有电阻获得所需要的电阻。③如何判断实验室中的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以上三个物理实验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探究思维能力,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为了获得有效的解题方法,就会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现有实验条件及题目中的问题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发散分析,而这一探究性的发散分析过程,不仅可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而且还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还可不断提高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借助联想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联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当前,高中学生在面对物理难题时,习惯用记忆方式将已经掌握的解题方式套用到新的物理解题过程中,这就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选修内容中的《电场》章节之后,教师为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设置这样的题目"用独到见解计算出点电荷q1对点电荷q2产生的作用力F(已知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是d),并用新的思维方式列出计算作用力F的数学式。"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生可将这一题目分析如下:①点电荷q1对点电荷q2的作用力F的大小與点电荷q1对点电荷q2的电场力相等。②点电荷q1对点电荷q2的场强计算公式为E=q1·k/d2,因此q2受到q1的电场作用力F=E·q2=q1q2·k/d2。与之对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较低的学生通常会用记忆方式替代联想教学法解决问题,则会将库仑定律作为解题依据,不假思索就会列出F=q1q2·k/d2。从上文实例可以看出,将联想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还可增强学生解决物理难题的能力,最终可促进物理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有利于物理教学实效的显著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发散性思维的积极作用,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传迎.物理一题多解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案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 钱爱清.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04:50.

[3] 陈龙福.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41-142.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有效策略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