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发达的动力。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小学美术课堂中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启迪思维 尊重个性 科学评价 创新
一、渲染情境,启迪思维。
1.用音乐渲染。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呈现给观众不同的画面。在美术课堂上,播放不同的乐曲,能调节课堂气氛和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如在学习《大嘴巴》这一课,学生开始制作时,先播放一点富有激情、节奏感强的曲子,把学生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则放一些比较平缓、优雅的曲子,不打乱学生有序的制作状态。在学生制作快要结束时,重播节奏感强的乐曲,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从而使学生整节课都能保持学习热情,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尤其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利用符合题材的音乐选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体会到作品的美和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还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
2.用影像再现。宽松、美妙、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低年级尤其要注重感受、体验,让学生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影像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开阔了视野,让学生充分感知,为创作热身。
3.用实物演示。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加深他们的印象。在上《标志设计》这一课时,老师取出学生常见的标志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通过这些直观性教具的运用,学生将会使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
二、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实践。
1.自由充分的感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美术与人们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尝试,。这时,教师应正确地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感受美,为他们提供创作的原动力。我在上《好玩儿的石头》一课时,就抓住了小学生对石头的浓厚感情,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运用石头,大胆想象,进行石头创作。学生们兴趣大增,有的根据动画片拼摆出了动画人物组合;有的根据生活场景拼摆出了丰盛大餐……一件件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这种愉悦与激情中,自然而然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主动,由呆板变敏锐。久而久之,这种舒服、自由的感知会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推动他们主动感受生活中的美。
2.轻松愉悦的创作。对于学生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挑战,难度很大。学生普遍有畏难心理。然而,大多数学生因个性和生长环境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实战、敢于创造,大胆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收获一份又一份的惊喜。我在上三年级《我们的节日》一课时,让学生自带工具进行创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所带工具千奇百怪,学生们利用各种材料,像是回到了过年一般,自由发挥,呈现出丰富的创作空间,效果更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有的学生用木棍裹上布做敲锣的锤,有的用彩纸做出各种各样的拉花,有的用塑料瓶做成喇叭,还有用蛇皮袋做衣服……这节课看起来很“乱”,但学生在这种“乱”无章法的美术游戏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在老师的赞美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自由自在的美术活动中受到熏陶。长此以往,学生这种感受会转化成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升华成对自然、社会的热爱。
三、科学运用评价,鼓励创新。
作业过程中的鼓励。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运用诚恳、准确、丰富的语言、眼神、動作等,及时对优秀作业进行评价,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创作。
作业完成后的展示。将学生的美术作业全部或部分展示在黑板上,先让大家观摩,然后让学生自己评论,老师最后小结。这种让学生当面评论美术作业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的讲评中,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讲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讲评还是学生对彼此的作业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的过程,无形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仅仅尊重学生的创作自由还不够,因为这只是感性上的认识和起步,如果停留在此,学生的新鲜感会渐渐消失,思想中的创作热情会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散漫和放任。所以教师要进行及时展示评价,或利用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节、宣传栏等载体,展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永正.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c].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桂木.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