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污染物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沅江市立足“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富民强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益阳市第七次环保工作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发展,严格项目环境准入,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大力整治污染企业,加快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形成了市委决策,人大、政协监督,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减排格局,取得良好实效。
关键词:主要污染物;减排;分析与对策
沅江市政府根据今年益阳市节能减排会议精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把污染减排作为头等大事。2015年全市完成减排项目14个,削减化学需氧量1540吨,削减氨氮41吨,分别完成“十二五”削减任务的59.6%、17.4%。
1 2016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根据益阳市下达我市的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计划,我市 2016年静态减排任务为减排化学需氧量1200吨,氨氮120吨,二氧化硫1000吨,氮氧化物300吨。2016年预计新增化学需氧量40吨,氨氮10吨,二氧化硫90噸,氮氧化物6吨。动态减排任务为化学需氧量1160吨,氨氮110吨,二氧化硫910吨,氮氧化物294吨。
2 2015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
2.1 在环境管理上实行“三个对接”
一是污染减排指标与具体承载项目对接。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排污单位的具体减排项目,逐个落实,督促完成减排任务。二是新上项目的排放增量与老项目的减排量对接。凡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不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不予批准用地。通过“以新带老”,加快治污工程建设,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三是地域经济发展与地域经济环境容量指标对接。把总量控制落实到区域和行业发展规划中,所有新建项目必须取得总量控制指标,方可批准办理审批手续,优先保障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沅江市优先培育和发展的产业,优化和支撑沅江经济发展。
2.2 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做到“三个坚决”
一是坚决落实减量。今年我市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化工等行业实行关闭。二是坚决优化存量。在造纸、苎麻脱胶、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中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督促麻纺、造纸企业整合资源;进行停产、限产整治,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强化麻纺企业采用生物脱胶等清洁生产工艺;推动造纸企业采用废水深度处理设施;加快燃煤锅炉的脱硫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提高企业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三是坚决降低增量。引进和做强包括中联重科等一批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市资源依托型工业向科技型、清洁型、节能型工业转变。
2.3 在环境监管上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抓重点行业。造纸、苎麻纺织行业是我市两个结构性污染重点行业,污染总量占全市工业污染总量的80%以上。为切实落实减排计划,我们加强了对沅江污水处理厂、造纸、麻纺行业等列入我省全口径核查核算的重点企业的现场监察和督查,确保了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二是抓重点企业。着重抓好了沅江纸业、林源纸业、金太阳纸业烟气脱硫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监管等。三是抓重点监控。所有重点工程项目实现网上在线监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污染反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企业的稳定达标。全市有16台(套)在线监控系统对11家国控企业重点污染源进行远程视频监控。
2.4 拓展领域,发挥减排效益
持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统筹推进工业、生活、农业、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减排工作,不断拓宽减排的广度,挖掘减排的深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为好项目、大项目腾出环境空间,严格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前置审核,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加大了畜禽养殖减排,推广清洁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1 对污染物减排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有的人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到位,依然存在被动应付、畏难发愁情绪。尤其是少数企业的负责人受利益驱动,对污染物减排的积极性不高,只顾经济利益、当前利益,不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3.2 核算污染物新增量大,扩大了减排指标,增加了减排压力
目前我市排污量大的造纸、麻纺行业通过整治已取得很大成绩,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但因污染减排新核算方法以统计部门上报的年产量,工业增加值数据为准,导致新增污染排放量增大。
3.3 部分企业工程减排项目进展缓慢,影响减排计划完成
在“十二五”列入的工程减排项目中,部分减排责任企业因各种因素,导致工程进展缓慢,没有在计划要求的期限内形成可以认定的减排能力,可能影响年度减排任务完成。
3.4 已形成减排能力的部分企业在线监控设施运行和减排设施运转中存在多种因素,导致在线监控数据不稳定或者个别超标,影响减排监察系数的确定和减排量的认定。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我市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反对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转变思路,下大气力搞好污染物减排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4.2 严格环境准入,有效控制排污增量
针对主要污染物新增量较大的状况,要严格执行环境准入的规定,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强化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环境管理,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市场准入标准、环保法律法规、选址布局要求,以及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总量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通过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控制排污增量,推动污染减排任务的落实。
4.3 强化三大减排措施,实现减排目标
加大对造纸、苎麻等污染企业以及落后生产工艺、设备、能力和产品的淘汰力度。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两高两低”产业,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与交通、能源、公安部门联系衔接,开展机动车辆尾气监测和标志论证工作,推动机动车辆尾气减排工作。抓好全市8个重点减排工程,把城镇生活污水、造纸、畜禽养殖废水作为工程减排的重要领域,确保形成减排效益。以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为目标,加强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以及锅炉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
4.4 强化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
加强总量减排的统计和核算,加大污染减排项目的监测力度,加快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建立污染减排台帐,强化现场核查考核和环境统计分析,确保各项污染减排指标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严肃性。
作者简介:曾莉(1978-),女,籍贯:湖南沅江人,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