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懿 严肃 张鸿翔 李娟 温海峰
[摘 要] 课程作为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项目制“工作室制”以专业技术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建立起职业型、任务化的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工作室制;项目制;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6-0126-02
一、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诸环节的重组;实现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相关设计项目的过程中职业技能的训练,并以此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能力和更高的专业素质。
因此,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要主动适应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及行业调研,充分了解岗位工作要求,对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进行认真梳理,确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比重关系作为课程内容选取的重要依据。
(一)行业的发展动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地区及周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快,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快速增长。较高的就业率,容易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使高职院校处于良性发展,为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生命线。因此,对产业发展周期、行業企业数量的增长、从业人数的增长、资产规模的增长、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内人才竞争、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能力和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的分析是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首要依据。
(二)行业工作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项目制的“工作室制”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加贴近。如何做到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更加贴近?一定要熟悉岗位要求。要熟悉就业岗位群、熟悉各岗位的依次递进关系、熟悉各岗位要求、熟悉不同级别岗位要求的涵盖关系、熟悉相应岗位环境等,只有熟悉岗位要求才能开发出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课程。
(三)在校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院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和职业发展规划,较之本科类院校具有更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其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也处于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中。因此,“工作室制”项目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并结合学院的实际实习实训条件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如第一阶段侧重于基于岗位要求的校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第二阶段以专业课程为依托,以虚拟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实训;第三阶段真实项目“工作室制”以任务驱动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设计流程,定期轮岗;专业教师将以企业设计师的身份为“准员工”提供专业指导并参与管理。
二、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目标的确定
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作为确定课程的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的依据。通过对完成设计项目所涉及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使用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完成具体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的梳理,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融化在“工作室制”具体设计项目中。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满足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始终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断强化职业工作意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性。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重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发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结合的“项目制”课程,探索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规律,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迁移能力。
(二)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内容的选择
如何实现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实现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做”的统一?要求我们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业基础引入适合自身实训条件的设计项目、选择课程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设计师的工作任务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从岗位职业能力出发,根据设计师工作过程,以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我们尝试以《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为例,以食品与饮料包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切入点,逐渐过渡到易碎品包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包装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各模块中项目的工作任务为主线(成立设计工作组、设计项目接洽与设计项目分析、包装容器结构设计、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过程),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与掌握设计技能。在设计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为完成项目设计任务提供理论与相关技术上的支持。
在教学中,根据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建立设计工作室,设置设计总监职位,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在训练设计技能的同时,还锻炼了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组织实施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根据课程操作性、工程性、艺术性和直观性的特点,采用公司化模式运作项目教学。构建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以设计总监负责设计工作室的管理与运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与企业相融合,请设计公司设计师兼职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环保意识、时间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具体的设计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特色工作室,构建“专业教师+工作室+设计师+学生”四位一体任务驱动的项目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其形式为:学生组建项目学习团队,并制订项目开展计划及任务分工,让学生在合作氛围中完成各项任务,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由指导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设计师)根据项目学习团队每一位成员,完成任务过程所体现的能力给予任务考核的基本分值,再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最后的成绩评定。基于项目制“工作室制”的课程实施中,尝试将实际设计项目逐步引进到专业课程中,开展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邀请公司设计师参与实地教学,给学生以最直接的能力培养,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地教,使学生掌握技能。专业教师则从宏观、整体和系统角度指导学生把握设计制作问题。
(四)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项目教学的考核和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以能力评价社会化为考核的重要标准,采取学院与企业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种考核形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实施效果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使学生学会了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大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性与依附性。教师在资讯环节提出组建工作室要求,将组建工作室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完成组建设计工作室的计划,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按照设计的工作流程准备业务接洽。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组建团队后,教学进入计划环节。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采用的劳动组织方式等等,这一环节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计划书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有了工作计划,教学进入决策环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该环节锻炼了学生管理把控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任务规划能力。
实施环节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按计划流程完成工作任务,及时填写检查单完成自查和互查部分,使学生的工作方法能力、独立实施能力、任务进度能力得到运用和发挥。
检查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应急修正能力、文字记录能力。
最后,评价环节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锻炼了学生客观评价他人、归纳表述能力、资料整理能力。
学生在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合作、讨论、质疑、探索等学会了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自主发挥。通过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一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强化,真正实现了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只有根据艺术设计岗位工作体系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结构构建课程结构,以典型的设计项目为载体,才能开发出具有职业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培养真正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伟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學报,2012(2).
[2]张勇.论“训赛结合”项目教学与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培养[J].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2007.
[3]吴玉红.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的探讨[J].文史博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