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设想

2016-10-21 00:58:47边巴欧珠
考试与评价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风学校德育爱国

边巴欧珠

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接班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过程成长的萌芽阶段,因此,学校除了成为教书的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育人的摇篮,从而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因此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对很多事情(尤其为言行)喜欢模仿大人的举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我们应该采取特殊的方法并提供新鲜的场合来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当中去,小学生的思想好比一张白纸,写什么显什么、涂什么显什么,因此学校应当利用好这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写好我们伟大祖国的大河江山、写好爱国词语,刻好民族灵魂。把小学生的心灵与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紧紧相连,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祖国的这片黄土,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当中时刻灌输有关爱国的知识及英雄事迹。如,经常讲解我国的地图、国旗、国歌、国徽等的来历,通过这些代表国家的图片和歌曲来认识国家的性质,让孩子们知道这些代表性事物是每个爱国公民的尊严,通过图书阅览和音像资料等将一些我国古今爱国英雄的事迹,特别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为祖国的领土洒下鲜血的英雄故事,使孩子们懂得这些英雄为什么不顾一切地去保卫自己的祖国,为什么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祖国的领土,我们教育学生从小培养爱国之心,懂得崇拜爱国英雄,加强学生的爱国观念,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德育教育与校风建设相结合

德育作为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育。一所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施的得力与否直接关系到该校的校风。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一所学校的校风可直接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中体现出来,如,学生的日常穿着打扮、尊师爱幼、吸烟喝酒、团结友爱等等日常行为,这也取决于该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如果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抓得严、抓得紧,各项活动开展的有特色,从而能实际的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那么,该校的整体校风就能自然而然地建设好。校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搞好校风建设必须以严治校、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建设好校风,首先,确立可行的德育目标;其次,寻求可行的实施途径,以校风建设为切入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学校的德育教育与校风建设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只要搞好学校的德育教育,就能建设好该校的校风。好的校风又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

對于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得失成败最重要的应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作为人类工程师的主角、孩子们心中的灵魂,平时的言行举止在孩子们幼小心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并直接作用于孩子身心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培育,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注重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教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爱国爱党、言传身教等,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现代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结合當今的局势对学生灌输最有效的国情教育,做到思想道德教育时间占课堂一分钟。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比任何职业的人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应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爱生如子,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当中都影响着校风的建设能够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总之,在这全国实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前提下,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该注重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准则;把学校德育工作抓得扎扎实实,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唯一目标,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大胆开展特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校风学校德育爱国
说 校 风
基础教育(2022年3期)2022-12-04 14:03:15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