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016-10-21 18:15郑玉萍
考试与评价 2016年4期
关键词:后进生评价课堂教学

郑玉萍

实施新课程,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学改革。怎样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正是当务之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真诚和尊重先行

无论在什么样的课堂上,教师开口进行评价都要注意讲真诚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失误和错误。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倾注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优点。

二、激励与指点并举

清代教育家颜吴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后进生普遍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或者对本学科没有兴趣。而在此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把所有学生放在同一标准下审视,应注意每位学生的点滴变化,适时进行评价,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从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即使是微小的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偶尔,我们也能从后进生的回答中发现一些难得的东西,这时,我们千万不能冷漠,不要把欣慰藏在心里,要充分地表现在我们的评价中,即使夸张一些也无妨。笔者曾经为了激励一位后进生,而和全班同学一起为他大力鼓掌三分钟。就像仙人掌的断掌,只要你不把它扔了,总有一天,它还能站起来;只要你依然重视它的存在,细心关注,你会欣喜地发现,它还会向你捧出娇艳的花朵来。

三、及时评价与延迟策略

中国的语言文字极为复杂,语文课堂就相应较容易出错。比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用词不当等小毛病就容易忽视。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往往更重视其他因素,或是来不及反应,因而影响了评价的及时性。其实,在这样的时刻,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時评价,可以利用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改进学习的愿望。而不及时的评价作用较小,因为学生意识中完成任务时的情境已经淡薄了。

然而有时,延迟评价却能够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多种评价方式并用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一名同学胆小,说话断断续续,向她投以信任的目光,表示“相信你能行”……不要怜惜这小小的举动,不要怜惜你真诚的评价,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我们让每一位被评价者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完善自己,充实自我。他们虽然天真、烂漫,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

1、自评

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

2、互相评价

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有时不够深刻,从而使他们无法完整全面、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科学的法官”、“思索的哲人”和“愛的化身”。

猜你喜欢
后进生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对待后进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