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摘 要: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满足于接受,机械记忆结论,鲜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参与式教学,可让学生在参与中建构认知体系,实现能力提升。本文阐述了以教学情境调动参与热情、以小组合作参与交流讨论、以出考题强化参与意识、以自主找错参与自我评价等参与式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建构知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42-01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考核与考分挂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关注。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意识受到抑制,缺少表达交流的机会,偶尔有学生被提问,也只是配角,其他同学则沦为旁观者。基于传统教学观念衍生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缺失,参与意识消失殆尽。
参与式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同伴合作中从接受走向探究,在探索中获得参与体验,厘清概念、掌握规律,在交流中主动表达、分享,实现知识建构、能力提升。
一、以教学情境调动参与热情
教师创设情境,营造充满学习期待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一)以生活情境引发探究
教育回归生活,才能“接地气”,才能实现“无痕”接轨。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认识年、月、日》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呈现年历,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有何发现,一年有多少个月?有哪几个月有31天?有哪几个月有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学生参与年历的自主探索,发现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还发现了二月份的特殊性。
(二)以故事激发兴趣
儿童天生对新奇的故事感兴趣,教师要将知识融于故事之中,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想象、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中,教者导入如下:“八戒去花果山,大圣不在家,小猴们摘了100个山桃招待八戒,八戒很高兴,数了数共30个猴子,在地上列起了算式,100÷30=3…1,大方地说,‘你们每人吃3个山桃吧,我吃剩下的1个。小猴们很感激八戒的大方,后来告诉了悟空,悟空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还嘴硬,我去找他!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求知欲望瞬间被点燃,跃跃欲试,拿起笔来算一算。
(三)以问题引导学生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源于问。教师要创设令学生耳目一新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悬而未决”的境地,让学生困惑不解,促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心理。如在《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中,笔者提出问题:“《动画剧场》是几时播出的?(14時)几时结束的?(16时)如何计算它的播放时间?”学生很容易想到16-14=2(小时)。教者接着追问,《智慧树》是什么时候播出的?(8时10分)什么时间结束的?(8时40分)播放多长时间?”从时到分,学生的思维易受阻,笔者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他们想出了多种方法,有学生用数数的方法,10分10分地数;也有学生用计算的方法,以40-10=30分;还有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计算。
二、以小组合作参与交流讨论
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尽可能地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不断发掘学力,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参与讨论、质疑、竞赛等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中,教师出示例题:“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学生习惯于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经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过程,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体会到方程的基本思想。教者提出问题:“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几个未知量?哪几个?尝试用线段图把图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学生交流,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以及如何设两个未知量。通过思考、讨论,学生最终得出答案。
三、以出考题强化参与意识
参与学习不能囿于课堂,应融入每一个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开展“我为班级出考题”活动,要求学生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搜集题目,合理控制难度,并提供答案。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共同完成,最后,教师针对考题和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被选中题目的学生表扬奖励。
四、以自主找错参与自我评价
传统教学中,教师拥有评价的“绝对权威”,学生好不好全凭成绩说了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教师批阅时遇到错题时打“×”,并在错误处作标记,让学生课后订正。教师批阅花了大量时间,但学生不会的还出错。其实,学生也应是评价者,他们对自己最有发言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批阅方式,在面批时提示学生有几道题出错,让学生自己检查并找出错题订正,再来批阅。
总之,在参与式学习中,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参与多了,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主动意识得到激发,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乐于与同伴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提高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曾琦.学生参与及其发展价值[J].学科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