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方
[摘 要] 经济信息时代,学生需要一种主动思维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第一次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从2000年9月起在我国10个参加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实施,2002年秋,全国所有的高中都开设了这一课程。2000年秋,我校就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十多年来,我校不仅持续实践研究性学习,而且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我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寻找着策略。可以说在研究性学习的这股热潮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成长。以下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谈谈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模式化 敷衍化 雷同化 精品课题 特色教学 价值体现
教育部抓住课程这个核心,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重新构建的一系列课程中特别强调了综合实践课程,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它的开设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我校从2000年秋,就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这门新兴课程。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和教师很大的兴趣,在慢慢地摸索过程中也我们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相对地形成了一套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九年过去了,由于这套模式还未完全进入成熟阶段,在运作的过程中很多的隐性问题开始凸现出来。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瓶颈现状
1.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评价日趋模式化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指出:“课程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要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正面评价原则、重视学习过程原则、强调实际应用原则、关注亲身体验原则。教师的评价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加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这就是正面评价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评估鉴定要充分肯定成功之处,使学生有成就感,用鼓励性语言中肯地指出改进的方向。出于这样的原则,老师们积极赞赏肯定学生们的成就。然,久而久之,却慢慢地走向了另一种极端。
教师点评例一:在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通过互相的合作和帮助,完成了既定计划,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同学们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也很好地培养了大家相互合作的精神。在这次活动中,大家能够很好地各司其职,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也能互相帮助,使得这次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很完满的结果。 教师点评例二:该组成员对于自己所研究的课题都尽心尽力,他们为了取得更好的成就,积极讨论,并为采取有效措施和提高工作效率做出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从中体现出该课题的较大意义,不仅使自己对市场上的保健品有了独特的见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希望该组成员在做其他事情时也能像这次一般,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以上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当然,这样的评价它是中肯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更是遵循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原则的。但是,细究其不足之处,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评价似乎有点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这样的评价可以适合任何研究课题。所以,在十多年的运作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由于思维的定式会逐渐形成一个万能模式,不管他指导什么课题,他的评价都如出一辙,就像一个任教多年的学科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已有了一个老脚本,然后就守着这个一尘不变的脚本指导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样的评价,我们说虽无过分不当之处,但太过笼统,严重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我想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即使指导同一个课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指导出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实效评价,具体问题还是应该具体分析。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地位不容忽视,同时教师的评价也必须优质有效,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盲目叫好,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研究成果更上一层楼。
2.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评价日益敷衍化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学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应当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因此应当让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这也是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我校研究性学习中期评估分成三个板块:一是自评:课题组必须把前一阶段的研究材料整理出来,认真地反思总结,才能写出课题研究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二是他评:把自己课题组的材料交给其它课题组评议,那就必须整理出像模像样的一份材料,才能请别的课题组审阅并评议;三是请指导老师写上评估意见并签名。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地发现存在着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都有寥寥数语的情况,严重缺乏经验的总结和对自身不足的认识,日益敷衍化。
例:《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研究》自评意见:
作为高一的学生,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是,我们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共同解决问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与意义。
例:《NBA的历史研究》他评意见:
本课题组的报告,研究了NBA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研究课题较为新颖,符合现在同学们的喜好,研究问题也很恰当,组员花费了自己的课外时间,获取资料,发放调查研究表,投入了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希望全体组员共同协作,争取圆满完成本课题组的活动!
以上两例,是从学生的中期评估表中选取出来的。在《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研究》自评意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提到了他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呢?我看未必,事实上他们并未提到他们不足的地方在哪里。紧接着,后面他们提到学到了很多,至于究竟学到了什么,也是只字未提。这样的语词着实让我觉得有点敷衍之感。《NBA的历史研究》的他评意见中,肯定了课题的新颖、组员的努力,但说到研究问题也很恰当却没有给出具体的实例,这就缺乏了针对性。他评意见中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对小组有价值性的指导意见,也没有强调自己小组在这组同学身上看到的可借鉴点。这样的评价,笔者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全面的去思考,对小组进行严格审查,给出的评价纯粹是敷衍之词,与实际有较大偏差。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目的是及时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诊断、调控、监督、促进、激励和考核。它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评语的优点是易于把握事物的基本面、易操作,能够较系统地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征,但也容易疏漏细微处,且随意性较大,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更细致、更认真、更全面地对待研究性学习评价,让研究性学习评价更具指导性,更切实有效。
3.研究性学习成果日显雷同化
在教师评价模式化、学生评价敷衍化的作用下,研究性学习成果日显雷同化。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学生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已取得成果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也可以是设计的某种方案、制作的某个成品,还可以是没有结论的开放性的意见书、倡议书等等。虽然说学生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基本点是学习。只要积极参与了就没有失败可言,重在研究过程。但是,在学校刚刚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我校学生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可喜的,成果展示交流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惊讶,让我们感慨,让我们唏嘘。然十多年运作下来,学生研究的成果形式却逐渐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的趋势。单一化是研究成果形式的单一,绝大部分同学的研究成果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雷同化是研究角度的雷同导致结题报告内容的雷同。相同的课题,不同的学生去研究,其研究结果却趋于雷同,如《李白诗词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小组基本上都是从李白的人生经历谈起,然后再列举几首李白的诗词分析一下。再如《吴江周边文化景观的调查研究》这一课题,学生调查的范围都仅限于吴江的古镇――同里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当笔者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校相关负责人员非常重视,大家交流讨论之后得出以下三点对策: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瓶颈的对应策略
1.以精品课题引领学生群体的发展
高一新生对于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是相当陌生的,毕竟初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不一样的。即使经过研究性学习动员大会培训之后,他们也只是略知一二,并不能深入了解其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际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就会缺乏全面的思考,遗漏很多重要的信息点,不能将研究课题做到全面化、精细化。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些精品课题摆放在他们面前作为参照物,那么,他们就能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加以补充。我们说,新事物的发展应该要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才能证明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它不能止步不前。所以,我校研究性学习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就要全力打造精品课题,以精品课题引领学生群体的发展,让我校研究性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然,所谓的精品自然得是优秀中之优秀之作,即上乘作品。如何打造呢?我认为,它首先必须是凝聚了学生教师心血于一体的成果,不能由教师单独完成。正如我们一直说的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也只有集众人智慧才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其次,这些作品要能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必须做到:①从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动力,要让他们在精品课题中感受到研究性学习可以带给他们快乐。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研究性学习这股热潮中去。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让学生发挥一定的动手能力。有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太偏重于理论性,学生就会感觉很空,很虚幻,很抽象,很遥远。对于纯理论化的、学术性的研究,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不会投入太多的热情,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达这样一个知识层面。这样的课题自然也不能为他们所接受。③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问题的提出从学生中来,再将研究的成果作用于学生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是有价值体现的,他们的研究可以让大家受益。比如可以做一个有关保护环境的课题,课题的提出来源于校园内常有人随手扔垃圾,最后经过大家的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可行性措施,然后再作用到学生中去,让校内的学生都能做到真正的保护环境,这样这个课题研究就在全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他们能感觉到他们的研究成果有了价值的体现,那么自然也就会对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充满热情。
④课题研究力求规范化、全面化、精细化。精品课题是要起到示范作用的,这就要求课题研究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必须力求全面化、精细化。优秀课题要做到全面化,精品课题就必须做到精细化。精细化就要求课题除了必须包含的几部分内容之外,还要将每一部分内容精细化,比如在任务分工这一块,就必须先明确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要做哪些工作,然后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员,避免日后出现推三阻四现象。这一点就可以让其他小组借鉴。再比如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针对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要作细致分析,以事实作论据,填写报告时要分条阐述以便展示时让大家看清。看清楚了其他小组自然也就会去这样做了。所以,打造精品课题可以说是我校目前形势所趋。
2.以特色教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拥有高品位的教师,学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究性学习能促进青年教师迅速的成长,能促进教师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师成长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学风格的形成。我校曾有位老师,自2000年后积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实践中来,多年来《使地理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搭起“激活”学生思维的平台--运用学案引导学生探究式教学》等数篇论文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就在这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中,他形成了以学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风格。比如他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学案·建构·探究》,这是他在第九届省“五四”杯中获奖的一篇论文题目,我们可以反读为在备课时用“探究”的方式“建构”“学案”,也可以正读为在教学时用“学案”的教学方式“建构”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后来该老师应邀在苏州市中小学课改观摩、研讨活动中开设公开课《山岳的形成》。我曾有幸拜读过他的教学设计,可以说这就是一堂以学案为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研究的课。鉴于他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教学风格,山西教育出版社特邀他参加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的编写工作。可以说是研究性学习促成了他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能引领我们专业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块极佳的跳板。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门课程,让自己受益于这门课程,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累赘。
3.以价值体现引领学校理念的发展
每所学校都将学生成绩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当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作为一种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开始忐忑不安。而当它不被列入高考科目之后,自然就遭受了被人遗弃的命运。如何让学校重视这门课程,引领学校理念的发展呢?那就要寻求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价值体现。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均逐渐突出对研究性能力的考查。例如:语文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体裁的可变性、叙述或论述方法的可自由选择性,就是对研究性判断与选择能力及构思与设计能力的考查。又例如:2001年化学高考题中有的答案是不确定的,阅卷现场还专门设置了化学实验室,以备利用实验来验证学生别出心裁的答案的合理性,等等。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基础知识题还是综合题,都渗透了对学科研究性思想方法的考查,简单的知识记忆型试题在试卷中日益减少。常用的学科之通性通法考查全面,并在研究性应用中考查,而不是从理论上考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认识。例如,在数学思想的考查上,着重于对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与分离的思想、归纳于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考查,使数学学科试卷的特色更加鲜明。据《上海青年报》报道,2001年上海高考文科综合能力考试中第十九大题中的三个小题分别是:“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的原因考究”、“上海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缴纳现象调查”。很明显,这是三道考查研究性学习的试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章淳立老师非常形象地把这三道题比喻成研究性学习“为高考开了一扇窗”。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卷附加题的27题“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这也是一个开放式带有探究性性质的题目,有些同学曾做过有关保护古镇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拿到这个题目自然就如鱼得水。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应该看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考查力度。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发展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作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独立地思考问题,有效地、研究性地应用原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出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善于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想与假设。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在授课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多提问,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分析,并进行自我判定。在学生的研究性探索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性探索的喜悦。学校要加大课程实施的力度,充分看清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体现,全力打造精品课题,努力培养探究型风格的教师。这样,才能让我校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蒸蒸日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周庆林.研究性学习百法 研究性学习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