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在研究性学习中绽放光彩

2016-10-19 14:42沈金江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吴江课题组研究性

沈金江

苏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人的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指出:“(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③

研究性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感悟人生,发展个性,形成独特的精神世界,促进生命的成长。

一、精神生命在研究性学习中绽放光彩

(一)感悟人生

研究性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是伴随着学生的心理历程而生长的,它来源于学生的探索,生长于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是最具生命力也最具生长力的。周婉诗丝是《吴江地方文化研究》课题组成员,主要任务是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吴江有哪些地方文化形式。第一次走上街头,她便趾高气扬地走向一位中年男子,然而这位中年男子只是对着调查卷瞄了一眼,“对不起,我很忙”,冷冷地走了。周婉诗丝自我安慰道“没事,他不愿意接受我的调查,还可以另寻他人!”于是,她又走向长椅上聊天的一对恋人,还没等她开口,那对恋人便摇着手说:“对不起,我们有事要走了!”这时的周婉诗丝难免埋怨了起来。此时一位年轻男子走来,没等她介绍完便接过了调查问卷,但随后听到他的一声嘟哝:“不是传单啊”,说完就随手飘了出去。此后的半天时间里,周婉诗丝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拒绝,于是深深感慨:人心不古啊!她的态度也从趾高气扬到自我安慰,再到有些埋怨,最后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愤慨啊,但又能把他们怎么样呢?就在这想来想去中,她想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1.在家庭生活中,我是中心,但社会并非以我为中心。接受调查并非是他们的义务,拒绝调查,他们完全有权力。所以,不应有“这是怎样的世道”的感慨,而应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原本就不应有马到成功的想法。

2.他们本来就没有义务一定要接受我的调查,而我是必须要完成调查任务的。就在这“没有义务”和“必须完成”之间,只有自己寻找恰当的方式去完成调查任务,而不存在人心不古,更不必怨天怨人。

陈蕴颖是《吴江市区商业网点布局的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任务是查找网点布局的相关理论。她先是翻遍了两年来的《吴江日报》和《解放日报》,失败让她感悟到了大众化的报刊书籍是不会有专业理论内容的。于是第二天早早来到了盛泽新华书店,但镇上的书店也没有这样的专著。再到镇上的图书馆,找到的只是娱乐书籍。吃过中饭,马上赶到市区书店,一阵惊喜后还是找不到相关资料。又是一个周末,她借了老师的电脑,然而一次次的冲浪,一次次的失败。而其他组员的研究工作正在等待着她的理论支撑。万般无奈之下,她独闯上海,终于在这国际大都市里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后来,她在结题材料中这样感慨道:

1.三个月前,我离开盛泽到学校报到,父母伴同着来,担忧着去,唯恐初次住宿学校的我无法生活。这一次我独自闯上海。如果哪一天,我北上北京,西去欧洲不也就这么回事吗!

2.如果把查找资料与找到资料这两点连起来,那只是一条直线,但当我们把所有的点都连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过程是曲折的,而且每走一步却必须付出艰辛与努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积极的心态,探索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的研究。

3. 我还想一提的是,课题结题后,当我把我的研究感悟交给指导老师时,老师在上面批了这么一句:你在课题研究中所体现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不屈的探索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不知周婉诗丝要在多少年之后才会有这样的人生感悟;如果没有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也许陈蕴颖在多少年后,还是一位蹲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不敢展望世界的小女生。周婉诗丝的人生感悟,周蕴颖那“我北上北京,西去欧洲不也就这么回事!”的人生豪气,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历程,从心底生长起来的精神。

(二)形成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是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而研究性学习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上文中的陈蕴颖的结题报告上,指导老师所点评的“在课题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不屈的探索精神”正是陈蕴颖的个性,是研究性学习让陈蕴颖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按计划,《吴江市民对吴江历史文化的认识研究》课题组应到各镇去调查市民对吴江历史文化的认识,因为吴江市民是由各镇市民组成的。就在组员在吴江车站相互等待的过程中,沈斌突然提出不必奔赴各镇就能解决问题。然而,沈斌,一位学习成绩倒数的学生,谁会把他的话当一会事呢?但是,当他讲清了理由的时候,组员们茅塞顿开,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吴江车站进进出出的大多数人就是来自于各乡镇的吴江市民,那么“守株待兔”就可以了,何必要奔赴各镇呢?张华教授说得好:“(研究性学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④。事实上,沈斌平时就是个爱思考的学生,只是他的思维习惯与传统教育中的思维习惯不同而已。而研究性学习,为他的个性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提升境界

学生的个性并不是完美的,他需要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境界。正如张华教授所说:“今日研究性学习的倡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正本清源,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消弭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隔离,在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结合中发展儿童的完满健康的个性。”⑤

227省道南北横穿平望镇区,省道交通时常出现堵塞现象;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又横穿227省道,此处的交通更是不便。市政府为了缓解平望镇的交通压力,造了一座人行天桥。但并未缓解交通现状。为此,沈一丁等6位学生组成了《227省道平望咽喉处的交通现状研究》课题组,本想通过研究,向政府提交一份缓解平望镇交通压力的研究报告,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热忱。课题做得相当认真,去年五月,研究完毕,怀揣着研究结论和建议,正准备把研究报告交到政府部门时,却传来消息:吴江到盛泽的南北快速干道即将开工,那时将有一半以上的车辆从快速干道分流,那么227省道平望咽喉处的交通问题也将完全解决。这也就意味着课题组几个月的研究失去了意义。课题组成员的心情也跌至谷底。好几次,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快速干道的起点,静静地坐着,细细地回味,看着那宽敞的快速干道,突然心胸开阔:“当初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解决227省道平望咽喉处的交通问题,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吗?如今这一问题已得到了最理想的解决,这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但我们的目的已将达到,而且我们已经表达了对家乡的那份热忱和责任。只要我们有那一份心意、那一份热忱、那一份责任,不管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或是更远的未来,我们终能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最后的感悟,是境界的提升,是个性的健康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失去了价值,他们为“小我”而痛苦,但是,最后他们终于从“小我”而走向了“大我”,而且我敢说,经过了这一次研究性学习,他们对家乡的责任感得到了强化,建设家乡的那份热忱将永远伴随在他们的人生路上。

那么,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引领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呢?

二、精神生命绽放光彩的策略探寻

(一)研究前的呼唤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为此,在每一轮研究性学习实施前,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课程培训。培训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精神的呼唤:明确告诉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积累体验与感悟,促进精神生命的成长;引导学生观赏学校网站中历年优秀课题的研究感悟,用学兄学姐的精神感悟呼唤学弟学妹的精神世界;设计题目,课堂讨论,呼唤学生进入精神世界:

陈明的父亲是震泽污水厂的副厂长,表姐是统计员。陈明参加的课题是《吴江市水污染治理状况研究》,任务是搜集震泽镇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材料。陈明一个电话让表姐整理好相关材料,周末轻轻松松地带回了学校,完成了研究工作。你是赞成还是反对陈明的“智”?为什么?

生长在同里的张丰是《同里旅游文化建设》课题组的成员,任务是采访了解游客对同里的文化印象。整整一个上午,没有一位游客愿意接受采访调查。赶往罗星洲的路上,突然有一位游客非常恼怒地说:你个小青年,我们从老远跑到这里,总共只是一天的旅游时间,哪有闲情接受你的调查采访。一语惊醒梦中人,张丰迅速调整了策略。张丰将用怎样的策略呢?

(二)研究中的引导

研究中的状态并不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学生在研究中的精神因素要比课堂内的精神因素丰富得多,因为在研究中,他们会遇到比课堂活动中多得多的碰撞,这碰撞产生的精神因素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就以上文中的周婉诗丝为例,她的体验感悟中就写到这么一段:“原以为马到成功的事情现在却是一筹莫展。灰心、苦闷,接踵而来。落暮时分,我带着落暮的心情回到了学校,唉,人心不古啊!这是一个怎样的世道?一个下午的劳累更增添了我的郁闷。晚自修上,我除了黯然伤神,什么也不想做。”这个时候,如果漠不关心,听之任之,那么也许就不是产生积极的人生感悟,而是消极的人生态度。“经验的生成、生长过程一定是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的。人主动地对环境做些什么,环境必然做出相应的反馈。人对自己的行动与行动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即是经验的生成和生长。‘做与‘反思的结合与统一是经验的核心。”⑥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他们在做与思中成长。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第二条第2款中,明确要求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研究过程中的精神成长。

(三)研究后的交流

为学生搭建一方平台,学生就会给你一份精彩。交流就是一方平台,是精神世界生长的平台。我们要求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两手材料一起做,两份材料一起评。在递交“课题研究报告”的同时,还应上交一份“探索中的精神感悟”,结题报告与研究感悟分值相同。我们在校报《育英》和校刊《育英》上,独辟栏目,刊发学生的精神感悟;我们在班级和全校范围内独辟舞台,交流学生的精神感悟;我们还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精神感悟。一个个的平台,一次次的交流,精神的火花就这样汇聚成闪亮的精神世界。

体验,是精神生长的土壤;精神,是生命生长的土壤。研究性学习正是以体验为基础,让学生的精神生命绽放光彩。

参与文献:

[1]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2]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4][5][6] 张华.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吴江课题组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