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型少儿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全新尝试

2016-10-18 17:59冯彩霞
活力 2016年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冯彩霞

[摘 要]作者从“乖乖宝”、“应试教育”、“物质满足”和“亲子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东西方教育存在的主要差异,在深入分析研究这些差异的同时,重点提出了我们的家长更需要进行教育的独到观点,着力阐述了中小型少儿图书馆通过全新的读者服务工作对家长及少儿读者进行相关教育,辅助学校和家庭教育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差异;家长教育;素质教育;少儿读者服务新思路

在网络资源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的中小型少儿图书馆如何克服自身资源有限的劣势、如何开展创新服务、如何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每位中小型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笔者通过对东西方教育现状的深入研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经验,大胆提出了在对小读者进行教育的同时,更要对“家长”进行相关教育的新思路。力求通过少儿图书馆馆员的全新服务,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让小读者和家长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愉快地畅游,幸福地成长。

1 东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

现在的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累的父母,他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带着孩子一同奔跑,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想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想以此为孩子抓住美好的未来。但令人遗憾的是,以我们家长目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难保证中国孩子的未来强于其他国家的孩子。

和大家聊起孩子,几乎每个家长都会说希望自己的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可以自食其力就好,不求其一定多么卓越。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在行动上都不约而同地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因而也显示出了东西方教育的巨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1 乖乖宝

中国父母的观点:老实本分听话的孩子易于管教,父母会很省心,有这样的孩子是父母的福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好孩子”。

欧美父母的观点:不会给孩子太多的条条框框,在孩子的基本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孩子自己有权利最大程度的发挥自由的天性,让孩子充分去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形成孩子自己对外界的认知。他们认为孩子是独立的,孩子要按照自己想要的形态去成长,家长没有资格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并视这种限制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

1.2 应试教育

中国父母几乎都会用孩子考试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别的孩子得了高分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会认为是很丢脸的事儿。目前的教育体制是老师的绩效跟学生的成绩挂钩,每天高喊素质教育的老师当然也避免不了会偏爱成绩好的孩子。三两岁的幼儿园孩子都有很多学习任务,因为家长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家身在其中,难免会随波逐流。

欧美父母则认为,如果在孩子尚小的时候过度填充知识,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因而他们的小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几乎为零。他们让孩子学习的目的是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开阔思路,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内容上他们与学校一致,除了知识方面的教育,孩子的情商、品德、性格、习惯的培养都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之间没什么可攀比的,孩子有权自己做出选择并自己承担选择。

1.3 物质满足

中国父母常把“我们的一切将来都是你的”这句话挂在嘴边,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对中国的家长来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国父母穷尽一生、省吃俭用也要给自己孩子提供一切,这种理念早已根深蒂固,并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就不是合格的父母。

欧美父母只负责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偶有礼物送给孩子,只是父母想表达一下对孩子的爱意,如果孩子有更多物质上的要求,那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比如帮妈妈打理房间,帮爸爸修剪草坪等赢得一定的报酬,他们要孩子明白没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好事情,很小的孩子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劳动付出去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1.4 亲子关系

中国父母的观点是:家庭之中要有长幼之分,作为父母和长辈,理应受到孩子和晚辈的敬重和孝顺,玉不琢不成器,一时气不过,打骂孩子也是难免和正常的。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一出生,便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也是父母生活的全部重心。

欧美父母的观点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首先应该是朋友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家长无权对孩子施暴。他们一生最重要的人是自己的伴侣,孩子并不会取代自己另一半的地位,孩子的到来只会丰富夫妻俩人的人生,但并不能妨碍他们的人生。

分析东西方教育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中国,目前不仅孩子需要教育,我们的家长更需要教育!因为我们的父母认识不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认识误区。当今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接轨,但最需要与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先进入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学习,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可是中国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结婚了,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可以教育孩子。中国父母只有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孩子时,才开始为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基于这样的原因,中小型少儿图书馆是对家长实施这种教育的最佳主体,少儿图书馆可以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场馆和服务优势,通过开展知识讲座、亲子阅读等形式的培训和读者活动,在丰富小读者文化知识帮助其形成各种能力的同时教育我们的家长。让家长真正认识到东西方教育的差异,正确对待中国式教育的不足,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求知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等。

2 对家长进行教育的内容

黑河地处中俄边境,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两岸图书馆界素来也交流甚好。少儿部在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的同时,可以通过组织两岸家庭互访活动,让两国的少年儿童和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深入交流。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读者活动,我们要让中国的家长明白一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浅显而又深刻的育儿道理。

2.1 让家长明白“不听话”并非绝对的坏事情

中小型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在读者活动中让家长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有时不听父母的指令,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事,这正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心理学家认为,3岁的幼儿若不知道反抗,就不是正常的儿童,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时代,每天有意无意地都会吸收很多信息,对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的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必将轻易地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是非常的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果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就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对2—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只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2.2 应试教育是以扼杀热情和创造力为代价的功利行为

少儿图书馆员在对家长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努力帮助家长弄清这样的现实:中国是一个特别容易出现“神童”的国家,但后来这些“神童”去了哪里呢?他们成人后几乎不约而同的销声匿迹了,这是一个值得家长们深思的问题。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要孩子不受或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首要的条件是让他们的父母自己先摆脱功利的教育观念。我们要通过对家长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孩子不是家长的荣誉物,也不是自己人生梦想的延续。对父母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孩子一时的人前显秀,而是孩子整个人格的健康发展,情商、性格的全面培养,思维发散力和创造力等能力的促进,这才是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关键因素。而应试教育制度意味着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得学习如何应对考试,不停的死记硬背,孩子学不到社交和实用的技艺和方法,从而丧失了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作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进行观点的碰撞和沟通,引领孩子进行延伸思维,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立看法。这些是每个合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所要努力做到的,而不是每天关心孩子背了多少单词、练了多长时间的琴、写了多少家庭作业!

2.3 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的奋斗权力

中国的父母穷其一生自己省吃俭用一直把照顾好孩子当做自己生活的重心。不管是幼小时的小物欲还是成年后的结婚、买房买车等昂贵的生活所需,一律都由父母包办,好像不这样就不是合格的父母。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在这些孩子本来可能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面前,父母过度的给予,造成了对他们丰富人生体验的一种廉价的买断,正是这些出自家长的“好”扼杀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奋斗能力,这些本来可以不比欧美差的中国孩子,在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失去独立和坚韧的性格和机会,我们的孩子本来完全可以很优秀,是我们替他拒绝了成长中的那么多的可能。

2.4 经营亲子关系不能忘记彼此尊重

基于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孩子对中国家长来说比其他国家的父母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有着特别过分的期待,甚至有些家长把自己一生无法实现的愿望转移到子女身上。中国的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过分溺爱兼动辄体罚、心灵施暴的普遍现象。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这种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孤独和不被理解。因此家长应学会给孩子更多的人格尊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梦想,呵护孩子与成人同样强烈的自尊心,加强与孩子之间平等亲密的情感交流,亲子关系中,单纯的物质给予并不能使父母成为好的家长,家长应该努力做到成为孩子信任的好朋友。

3 写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中小型少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要努力协调好学校、家长和少儿读者之间的关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观点,对家长进行长期有效的引导和教育,要通过我们的服务工作,让家长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孩子仅有爱是不够的,只有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才可以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孩子才能有好的未来。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3.1了解孩子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秩序规范期2.5—6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长大了也不会改变;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想象发展关键期2—8岁;文化敏感期,6—10岁,这时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阶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3.2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起着方向性引领作用,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个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孩子读初中之后,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父亲的关怀,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吃饭睡觉的时候进行教育,也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总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身教胜于言教。

3.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把孩子当真正意义的“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并注意方式方法,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尽量减少和杜绝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行为。

3.4管教孩子的方法很重要

孩子不是不需要管理和教育,关键是怎么管,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的教育均不可取。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也不能当众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最安全而又有效的方式,是应该在私下进行的,表扬可以公开,批评尽量做到秘处,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不但没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更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极度渴望爱又极度渴望安全。

3.5优秀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多夸老师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老师,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若常常批评老师,或者同老师争吵,只会让孩子对老师越来越排斥,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和老师应该是同盟军,家长要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多与老师沟通,发现问题,随时化解。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没有国界的,没有什么中国式和欧美式的绝对区别,一个好家长要做到的是借鉴各方教育的可取之处,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的未来人生营造更多的成功可能。没有放之四海的教育准则,每个孩子都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依据自身的特点摸索适合他的教育方法是每个父母必须重视的工作。家长不能复制自己的人生给孩子,让孩子活出属于他自己的精彩,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而是父母生命中的珍贵礼物,家长应该感激孩子参与陪伴我们的人生,尊重和感激孩子比占有孩子更重要。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权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中小型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是要找准读者服务的切入点,通过创新服务克服中小型少儿馆的自身劣势,协调、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少儿读者的教育工作,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家长成为合格的好家长。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素质教育不应排斥升学率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托起教育理想,论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
素质教育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警惕高校素质教育陷入功利主义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