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产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视角

2016-10-14 09:20李新生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

李新生

摘 要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不同时期分别经历了技术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但总体缺乏从教育体系整体性、稳定性、战略性的角度进行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国家整体宏观结构的、稳定的和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此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卓越产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框架,高等职业教育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分别对应培养卓越技能型人才、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卓越技术型人才的层次目标。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卓越产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9-0014-05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考察

20世纪80年代,金陵职业大学等一批职业大学的建立是我国建国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初期模式,至目前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人才培养目标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定位。

(一)技术型人才

培养技术型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的基本人才培养定位,这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把战略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当时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职业教育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建设发展急需各类人才来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当时职业大学的设立就是以面向经济、服务地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方向,基本代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雏形。教育部1982年的政策规定,“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地方的需要,培养将来可担任技术员工作的学生”,因此,当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强调职业性、地方性、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全面推动经济建设的需要。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1]。

(二)实用型人才

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在总结高等职业教育初步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教育结构大调整的人才培养定位,这源于20世纪90年代教育结构的大调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从法律上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类型。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改一补”的政策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不断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人力资源的需要。当时的高等教育主要有普通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二者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相似,强调学科体系和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缺乏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分析。专科教育具有学科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难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是当时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定位。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基层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实用人才的需要”,这是相对于当时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科型人才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应用型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用型人才目标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发展思路,建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定位,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人才培养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0]3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和社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三份文件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应用型人才,这是“实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四)高技能人才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面临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国家政策依据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见于2003年12月10日“第二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原教育部长周济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列入人才强国战略,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之后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六类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国家战略高度定位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建立在“国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的历史任务基础上,对人力资源建设有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国家的国际竞争、必须服务国家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系统培养人才,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高端技能型人才首见于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6月8日“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教育部于2011年9月29日发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体现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六)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同步发展、共同推进的理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重点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性反思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具有明显的发展性和动态性,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的科学理念。同时,《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2011)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视野。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反思

教育是国家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要素,教育与社会系统的其他子要素相互协调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系统的科学运行。人才是社会系统运行发展的推动力,社会生产力系统对人才的需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和多种类型。社会运行系统科学运行需要科学的人才结构,社会系统运行一般需要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人才,这四类人才达到合适的比例才能使社会运行系统最优化。根据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这四类人才呈现“金字塔”形的结构,学术型人才是最高层、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处于中间层,技能型人才在最基层。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单位性质及部门的调查结果看,就业部门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比例较高,其中,约有10%的毕业生期望选择在国家机关单位就业;约12%的毕业生期望选择在事业单位就业[2]。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流向阶层地位看,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大部分集中在办事人员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其中,专科毕业生比例为69.6%,本科毕业生比例为84.5%,研究生比例为95.1%;进入各产业界第一线阶层的比例太低,专科生进入该阶层的比例占专科毕业生总数的9.9%,本科生进入该阶层的比例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1%[3]。我国高等学校现有结构中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规模过大,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真正面向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规模太小,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致使高等教育很难适应我国社会人才结构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历程看,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教育体系整体性、稳定性、战略性的发展定位,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课程体系不科学、发展政策不可持续,从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国家整体宏观结构的、稳定的和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建立整体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图景,需要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人才的使用和流动等方面进行国家层面的总体设计。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反思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2011)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看,高等职业教育不应局限于专科层次,有了向上一直延伸至博士的可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从而“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意味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培养本科层次、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职业人才。我国职业教育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培养技能人才”,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结合我国现有的政策文件和学术界的普遍观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定位。从人才培养目标看,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有何区别,人才标准有哪些不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那又如何划分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些模糊,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如何划分,还缺乏明显的人才层次性标准,如果都定位在高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显然缺乏科学性,因此,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反思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及培养目标,经济发展的地区性差异必然会引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发展特征,从而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因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对人才需求有不同的要求,从而不同地区在人才需求上存在差异性,会产生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上的差异性。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些职业院校原来隶属于行业管理,这些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行业性,培养的人才具有行业的特色,从而与行政关系完全隶属于地方或区域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性。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会存在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存在差异性,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和未来职业类别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作出不同的职业倾向引导。尽管高等职业院校由于资源禀赋存在较大不同,但都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统一性,都需要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都需要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从而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又具有个体上的差异。

(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性反思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性不仅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围绕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同时也体现在接受教育的主体的目标达成具有过程性和发展性,以及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具有发展性。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服务区域经济,而且要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够实现高技能人才或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由培养的学校给出结论性评判还不能说是科学的、准确的,需要在人才进入社会后,由行业、企业给出评判,尽管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高技能人才或高端技能型人才,但经过行业企业的动态使用及评价,有的可能成为普通的技能型人才,有的可能成为高技能人才,有的可能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的可能通过再学习成为技术型人才或学术性人才,这种动态发展性需要考虑人才的未来发展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服务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卓越产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与探讨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视角出发,需要从整体性、层次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等方面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一)“卓越产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

“卓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的解释为“优秀杰出,超出一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六版)的解释为“优秀突出”。“卓越”的概念一般联系着竞争、成就,以及经济的发展[4]。“卓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强调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追求的一种质量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之卓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然和追求。“卓越产业人才”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的“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面对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具有追求卓越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高超的工艺或操作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并能够紧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广义上看可以称为“卓越产业大军”。“卓越产业人才”是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过程的历史经验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人才培养转型和人才培养创新。“卓越产业人才”是建立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基础之上,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升与总结,这一人才培养定位把社会对人才要求与人才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体现了社会价值需求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融合,实现个体成长服务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和谐统一。

(二)“卓越产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分析

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必然凸显其“高教性”或“高等性”。“卓越产业人才”中的“卓越”既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也体现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端性”。“高端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追求的质量标准,同时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予以区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卓越产业人才”中的“产业”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同时体现出产业属性,凸显其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其人才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产业、行业和企业,有别于具有学科背景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使社会各界、各行各业更加全面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与人才培养定位。

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有着符合自身规律的发展空间,当代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纵向递进的特点[5]。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性表现在职业教育内部具有相属关系事物的不同等级,从纵向教育层次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可以涵盖三个层次:专科、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层次定位。“卓越产业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体现,具有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内涵,包涵了高职专科的卓越技能型人才(主要体现在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本科的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以高技能为基础的技术型人才)和高职硕士研究生层面的卓越技术型人才。我国目前只有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卓越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本科层次培养的人才体现一定的技术性,其人才培养只能在一些行业、领域内进行培养试点探索,主要体现在其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技术复杂、办学条件优越、产学合作有保障的相关领域,真正体现产业界的“高端技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还是要依靠正在逐步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从层次性上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6]。

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具有其统一的人才培养定位,有利于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整体的、科学的认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人才培养层次,因此“卓越产业人才”定位包含了人才培养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建立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础之上的。“卓越产业人才”的人才培养差异性既表现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差异性,也表现在不同地区、行业、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之上,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2011)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根据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标准,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标准要有质的区分,同时又要有互相递进和相互衔接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有统一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卓越产业人才”,又要有学历层次的差异,分别培养卓越技能型人才、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卓越技术型人才,他们之间互相统一又有所区别,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行业、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确定相应行业产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性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人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高职院校学生在校阶段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只能是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雏形,真正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还需要在产业发展中体现,需要接受教育的主体在职业发展中实现终身学习,接受产业、行业和企业的考量和评价。“卓越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的,与人的职业发展历程相融合,不同主体的培养目标体现具有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其层级结构,形成卓越技能型人才——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卓越技术型人才的梯度发展及层级发展,这是人才成长的一种通道,经过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的人才,在发展中可能会成为其中的一种人才目标类型,这种人才类型的评判标准不应当是完全以学历层次为依据,这种目标的实现还需要结合受教育主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达成,因此,“卓越产业人才”是具有发展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目标定位。

参 考 文 献

[1]周建松,唐林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定位——兼论培养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3(2):94-98.

[2]马莉萍,岳昌君.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7.

[3]刘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社会分层研究——基于2012届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调查[D].厦门:厦门大学,2013:174-175.

[4]李荣安.追求卓越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些理论的探讨与东方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4-37.

[5]姜大源,王泽荣,等.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5-20,25.

[6]王玲.高技能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及培养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11-15.

Excellent Industrial Talents: New Perspective of Talents Training Goal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Xinshe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continuous changes, including technical talents, practical talents, applied talents and highly-skilled talents. However, the talent training has failed to fulfill the goals of integrity, stability and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he national macroscopic structure, stable and strategic target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us it puts forwards the goal of excellent industrial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al framework,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excellent technical talents, highly-skilled talents and highly-skilled talents with up-to-date technology ranging from the college graduate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postgraduates.

Key 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cellent industrial talents; talents training goals

Author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cellent industrial talents; talents training goals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